我國碳費制度將於明年1月1日實施,確定碳費的一般費率為每公噸300元。但產業界擔憂未能與台版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同步推出,可能對產業造成嚴重影響。 對此,環境部長彭啟明今(7)日承諾將建立台版CBAM保護企業,並預計明年起會先要求水泥、鋼筋等部分進口商品須申報碳排及碳足跡。
環境部長彭啓明表示,若歐盟CBAM順利在今年7、8月發布正式文本,台灣最快將於年底前啟動「台版CBAM」法案程序。
美國對等關稅政策衝擊各國產業淨零轉型,賴清德總統昨(24日)強調,二○五○淨零轉型是台灣的目標,不會有任何改變,但政府會滾動式調整策略,做產業後盾。 環境部長彭啓明表示,台灣減碳企圖心不會改變,明年五月碳費徵收將如期上路,但會視美國關稅政策,再盤點是否額外輔助企業。
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EU CBAM)將於2026年正式實施,台灣也正研議台版CBAM,環境部今(24)日表示,預計明年啟動台版CBAM試申報,並於2027年第一季申報納管產品前一年度的碳排放量,首波聚焦水泥業及鋼鐵業產品。 目前歐盟購買憑證日期延至2027年,國內碳費扣抵比例也未明確,但環境部長彭啓明強調,不會讓國內企業面臨與歐盟CBAM和碳費重複繳費。
全國工業總會2日發表2025年白皮書,針對美國加徵關稅、地緣政治衝突升溫等挑戰,提出四大當務之急。其中在檢討能源政策方面,工總指出,8月核三公投結果顯示台灣社會並不排斥核電,應檢討能源政策、重啟核電,並喊話「漲工資不漲電價」。 為降低美國關稅衝擊,工總也建議明年將開始徵收的碳費,應緩徵二年,與台版CBAM同步規劃。對此,環境部強調碳費會如期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