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農與其單打獨鬥,不如合作打群架,透過資源串聯讓品牌平台化,讓好食材都能被全民看見。
台灣製造業者的排碳量占去全國一半,其中化工業、鋼鐵業與電子業又為大宗。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檢視全台15大排碳企業的綠電使用狀況,發現「台灣前15大排碳大戶中,真的積極使用綠能的寥寥無幾。」理事長高茹萍說。
節能減碳的執行與生產成本的改善是一體兩面,為了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爭取生存空間,唯有不斷追求創新且有效的節能措施,才有助於整體營運績效的提升與成長。
7月,日正當中,嘉義東石漁港進入鮮蚵採收季。海堤外,漁船載著一簍簍的魚貨返港,海堤內,卸下蚵殼的尼龍繩,與使用同樣材質的漁網,一綑捆成堆擺放,這些廢棄物即將被送往的,不是垃圾場,而是25公里外、去年啟用的台化新港耐隆回收廠。
台塑四寶今 (23) 日股東會由台化 (1326-TW) 接棒,台塑企業總裁、同時也是台化董事長王文淵,將在會後董事會正式卸任,由專業經理人、副董座洪福源升任董座。
台塑集團正式宣布跨入「電池芯」產業,將成為全台三大電池芯廠商之一,並由四大公司-台塑(1301)、南亞(1303)、台化(1326)、台塑化(6505)以及台塑生醫合資成立「台塑新智能公司」來負責主導。公司強調,電池芯產業是未來國家發展的重點產業「掌握電池者得天下」,並看好公司三大優勢,跨大布局新能源一條龍產業鏈。
全球供應鏈重組成現在進行式,使近來「去台化」議題甚囂塵上。為配合客戶需求,晶圓代工台積電(2330)未來幾年將在海外廣設晶圓廠,並計畫在美國導入3奈米先進製程,部分市場人士憂心,此將導致營運成本激增,甚至有高端技術外流的疑慮。事實真是如此嗎?本文將從多層面分析台積電的海外布局思維,以及其中利弊。
俄烏戰爭、碳中和趨勢,歐美、大陸相繼擴大宣示綠能布局政策目標;太陽能更是美國、歐洲加碼推動焦點,而大陸2030年太陽能和風電裝機規模更估達18億千瓦。瞄準綠能商機,台塑旗下太陽能EVA、碳纖;南亞綠能相關建材;台化複合材料及台塑新智能儲能推展,加速搶進。
行到水窮處,樂見台塑尋轉型! 這幾天,台塑集團新聞突然變多了,這是在去年台塑,台化本業雙雙出現史上罕見的營業利益虧損。在台股不斷創新高的路上,台塑集團旗下四寶股價卻頻頻創新低。
今周刊編按:台灣自來水公司正式啟用與台灣化學纖維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置的「沙鹿配水中心小水力發電」設施,這不僅是台化首次成功投運自來水公司標案,更是全台首座清水小水力發電廠。台水表示,雙方將攜手跨足綠能領域,持續推動永續發展與能源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