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長長的鼻子正昂揚,全世界都舉起了希望,孔雀旋轉著碧麗輝煌,沒有人應該永遠沮喪…」,9月16日早上臺北市立動物園大貓熊館國際會議廳,響起悠揚的歌聲,來自新北市屢獲該市與國內比賽優等的土城國民小學合唱團吟唱出與綠色永續環境呼映的景象。
在殖民主義時代,不僅是「珍稀」動物,連「異國」人種也都會在動物園和著名的「殖民地展覽」等場合中展出。對孩子們來說這是娛樂,對家長來說則是滿足好奇心的機會。在這些人潮絡繹不絕的展覽背後,歐洲各國繁榮的首都和所屬殖民地之間發展出不受任何法律規範的「動物貿易」。
動物園的存在意義,在近期備受爭議,支持動物園存在的人們認為動物園的教育意義重大,也能提供瀕臨絕種動物保護的功能等,但隨著「動物權利」意識的上漲,越來越多人認為「人們建立動物園,將野生動物抓起來圈養給人觀賞」是不人道的行為。
2020年新竹台灣設計展《Che ckin新竹-人來風》捲起一波體驗設計熱潮,滑臉書、IG輕易就能滑到臉友與新竹獸可愛身影的打卡照、「塞車就想到新竹」的自嘲式廣告也是鋪天蓋地在網路上引起熱烈討論,這次設計展以280萬參展人次畫下完美句點,成功讓全國看到新竹市這座300年歷史古城,展現除了米粉、摃丸以外,還有讓人想深入挖掘的文化底蘊。
「這有蒼鷺、大小白鷺、高蹺鴴、鸕鶿,還有黑面琵鷺,哇賽!這個太陽能發電廠真的有好多鳥喔!」雲林縣麥寮高中的林東諺同學開心的笑著說。一群孩子,嘻嘻哈哈,打打鬧鬧,在高雄鳥會的人員解說帶領下,用高倍率望遠鏡觀察著各種鳥類。不過,這裡不是動物園,也不是荒郊野外,而是位於韋能能源在嘉義艾貴義竹太陽能發電廠的綠能生態教育館觀景台。
動保團體昨(22)日控訴,新竹私立動物園「六福村」10年內養死8隻長頸鹿,且死亡年齡遠低於長頸鹿的平均壽命27歲,質疑六福村飼養環境惡劣,且還不斷申請引進、繁殖保育類動物,呼籲政府調查業者管理缺失,並駁回近日業者從墨西哥引進3隻長頸鹿的申請案。
BBC EARTH最新節目《小動物的生命奇蹟》中,台灣穿山甲保育的努力獲得了國際關注。日前(2月17日)適逢全球穿山甲保育日,台北動物園也現場播映節目,藉此教育和提升公眾對穿山甲保育的認識。 本文專訪了促成此次拍攝是現任屏科大野保所助理教授,有著穿山甲專家之稱的孫敬閔,孫敬閔是全球少數以野外穿山甲生態學為主題的研究者,曾錄下全世界第一筆野外穿山甲的哺育過程。
今周刊編按:橫濱動物園2歲馬來貘「英雄(Hideo)」來台交流,於21日抵達台灣後被發現死於運輸箱內,震驚台日。台北市立動物園緊急聯繫臺大獸醫學專家,並於23日上午進行病理解剖。初步發現,英雄的死亡是由於熱緊迫引起的全身循環衰竭、凝血功能障礙與肺水腫,並且核心體溫高達41度。
致力於實踐 2040 年達成碳中和的知名豪華汽車品牌 VOLVO,今年8月正式加入臺北市立動物園認養計畫,認養園內動物明星-國王企鵝,與臺北市立動物園攜手推廣極圈動物保育,引發各界熱烈迴響,呼籲日常減碳行動、守護國王企鵝棲地。
春節連放9天,帶家人去哪裡玩才能寓教於樂又長知識?環境部長彭啓明推薦全臺273處環境教育設施與場所,從國家公園、博物館、動物園到文化資產等10大類型,無需遠行或開車,選擇家附近的景點,就能輕鬆開啟一場有趣又知識滿滿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