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旗下國際海事組織(IMO)11日通過全球首項針對航運業的碳定價機制,預計2027年生效,未來船舶碳排若超出配額,將需支付每噸最高380美元(約新台幣1萬2,160元)的溫室氣體排放費。 但部分成員國認為,這項決議對航運業脫碳的推動力道仍不及課徵碳稅來得強。《RECCESSARY》碳市場分析師胡湘渝則表示,全球碳定價已是當前發展趨勢,建議企業可從2大方向積極因應。
美國總統川普2月10日簽署行政命令,廢除拜登政府推動的紙吸管政策,宣布全面恢復塑膠吸管使用,並強調對海洋生態影響有限。這項政策轉向,再加上川普長期支持化石燃料開採的政策,為台灣塑化產業帶來利多,疊加傳統旺季效應,激勵塑化族群全面走強。
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舉行的第29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9)上,澳洲和土耳其的一項重要外交目標便是爭取成為2026年聯合國氣候峰會的主辦國。 兩位氣候分析師指出,在COP29的陰影下,全球最依賴煤炭的兩個國家仍在申辦2026年的聯合國氣候峰會,這或許能為世界重新關注煤炭問題提供一個獨特的契機。
今周刊編按:美國總統大選今(5)日開跑,新罕布夏州迪克斯維爾小鎮率先完成投票。這個僅有12人的小鎮,向來是美國大選第一個完成投開票的選區。本次投票人數為6人,共和黨候選人川普與民主黨候選人賀錦麗各得3票,平手情況也預告今年選戰將異常激烈。
台塑四寶可說是今年台股的「重災區」,近期終於出現反彈; 但考慮到台塑四寶受產業供需失衡的衝擊頗大,可能數年內無法恢復,短線上漲只能以反彈視之。
美國聯準會18日宣布一口氣降息2碼,且暗示將進一步下調,消息一出立刻在美國股市發酵,帶動太陽能源類股明顯走揚,凸顯市場對於再生能源產業的期待,但有分析師認為,目前降息幅度還不足以扭轉現況。
嚴格來說,「法巴永續亞洲(日本除外)基金」導入ESG投資的時間其實只有5年,而法巴亞洲新興市場投資分析專員劉閔悅也說,亞洲發展ESG基金確實才剛起步,她呼籲投資人,投資亞洲ESG基金,一定要有更長期持有的心態,其次是謹慎避開漂綠(Green washing)風險,最後是可以留意新興ESG主題,其中,婦女賦權、多元、包容,將是未來ESG投資新賽道。
2015年聯合國通過《巴黎協定》,要減少化石燃料,控制暖化。全球力推電動車、綠能,意外卻帶動銅價高漲。高盛2021年發表「銅是新石油」報告,提醒大眾注意這一趨勢與供需失衡的問題。 3年過後,AI浪潮崛起,資料中心暴增,今年銅價攀升。美銀預期,2026年銅價還會再上漲,銅仍是分析師眼中的「新石油」。
今周刊編按:台股下跌超過400點之際,資金轉往綠能概念股,類股指數上漲將近3%,其中雲豹能源今(19日)出關,強勢攻上漲停板。
美國出現通膨降溫訊號、即將迎向降息,美股漲勢中斷並干擾台股12日一度重挫615點。而資金逢低進場,尾盤跌幅收斂、跌473點,加上適逢台股除息旺季,以及美股反彈與台指期夜盤大漲逾300點,分析師認為,台股劇烈震盪之際,法人仍敢於進場的高現金殖利率股,如上海商銀、亞泥、玉山金等,有望走一波填息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