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總是看得比別人遠,想得比別人深!這次越南參訪,我對台商離鄉打拼的精神留下深刻印象,這其中對百和董事長鄭森煤的記憶最強烈。
ESG投資理念近年來愈來愈夯,回顧這趟過程,首先是各家機構著手進行研究,發表一篇一篇的報告,證明愈是注重環境(E)、社會(S)與公司治理(G)的企業,長期股價表現愈能優於同類股。接下來,更多投資機構開始納入ESG投資理念,讓ESG透過投資機構「用錢投票」的影響力,快速擴散為投資市場的主流思惟,也再次強化「企業愈關心ESG、股價愈有撐」的效果。
近年隨著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投資概念的漸趨普及,企業在ESG上的相關政策及作為,已成機構法人在進行投資決策時的重要參考依據。只是,目前市場上的各家ESG評估報告,大多只能付費取得,一般投資人若想了解一家公司的ESG細節分數,難免感到無所適從。
近年來,有愈來愈多研究顯示,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可帶來更顯著的財務效益,加上巿場法規壓力增加,雙重理由讓ESG相關投資需求大增,但肩負支應台灣人未來生活負擔的五大基金,跟上了嗎?
時常關心市場上新發行商品的投資人,應該很難不注意到,近期有許多股票或債券基金都會加上「永續」或「ESG」(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的字眼,顯示不僅國際ESG投資趨勢興起,台灣市場也跟著颳起旋風;值得注意的是,台灣在今年第二季,已連續兩季度拿下ESG基金吸金王寶座。
2018年10月,當時國內還沒有太多人聽過ESG,《今周刊》大膽以此為題,用封面故事規格把這個重要趨勢介紹給讀者;報導中,我們得從3個字母各自代表的意義(環境、社會、公司治理)開始談起……。
如同獨董在董事會上的提醒,國光生技現增案因記載事項不充分,遭金管會卡關;然而除了資料缺漏之外,現增案背後也引發了更多面向的公司治理討論空間。
全球新冠疫情的大流行,不但燒出了人們各個生活面向對於經濟和各類系統倚重所可能衍生出來的諸多問題和省思,也對永續發展帶來五大面向的改變。往前看,此一情勢更掀起企業和投資人對於永續投資、ESG(環境、社會和治理)這類風險因子更多的重視。
「建構金融機構全面遵循體制研討會」日前盛大舉行,會中邀請金管會主委黃天牧、銀行公會理事長呂桔誠及多位金融法遵專家,從金融實務觀點分享「全面遵循體制」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落實金融機構監理、公司治理與風險控管。
自從金管會黃天牧主委上任後,立即提出「綠色金融行動方案2.0」、「公司治理3.0-永續發展藍圖」等新措施,臺灣金融界即進入一股新熱潮,ESG投資、綠色債券等研討會、論壇及研習會不斷的見諸報章;但也引起一些人好奇,金融套上「綠色」有那麼重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