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xtEra Energy(NEE-US)在最新投資人會議上強調,美國能源市場正迎來「黃金時代」,未來十年將由電池儲能、超大型資料中心、小型核能模組(SMR)以及人工智慧四大力量推動。
當全球再生能源快速成長、裝置容量屢創新高,台灣綠電發展也來到深化轉型與擴大布局的關鍵時刻,正式邁入轉型2.0的新階段。面對挑戰,光電產業如何突破現有困境、成功升級?八月十三日,台灣光電關鍵企業齊聚今周刊第九屆新能源國際論壇,共同為台灣的光電新時代提出解方。
建築業碳排放占全球總量37%,而台灣2023年住商部門的碳排放占比則達20.66%,是邁向2050年淨零目標的關鍵領域。一起永續科技董事長薛煒立於27日ESG高峰會論壇指出,在節能、創能、儲能與控能4大策略中,透過節能與創能並行,不僅可同步降低碳排與電費,也能透過太陽能自發自用等減碳措施,將減排效益轉化為碳權,為企業開創新的收入來源。
今周刊編按:台泥近年因傳統水泥市場成長放緩、以及中國需求低迷帶來的本業壓力,積極尋求多角化轉型,跨入再生能源、儲能、鋰電池及循環建材等新領域。 不料7月初台泥旗下三元能源科技高雄廠大火,重創了台泥集團關鍵的電池事業,造成約164億元損失。然而,火災並未動搖台泥在國際電池市場的地位,旗下品牌Molicel,近日宣布成功打入美國NASA供應鏈。
「很多人問造紙廠為什麼要投入綠電?」對永豐餘來說,這並非冒險跨界,而是深植企業 DNA 的循環經濟的延伸。 永豐餘投控董事長葉惠青於8/13在《今周刊》舉辦的第九屆新能源國際論壇上指出,永豐餘從造紙業跨足智慧能源,發展木質素發電、沼氣發電等多元生質能技術,更投入儲能等智慧能源系統,打造出全方位減碳解決方案,希望推動台灣能源體系的華麗轉型。
這幾天美國公布對臺灣課徵20%關稅,自從川普再次上任發動關稅戰爭以來,銷假上班就成了新常態,全球都在忙著因應,並擬定新的戰略。 我已經許久沒有在綠學院發表文章了,不過這幾年我在投資圈觀察到天翻地覆的變化,這次我想用投資人的角度來嘗試論述亂世中的投資策略,歡迎各界尤其是投資人一起加入討論,來綠學院網站留言,在變動的年代中一起同行。
科技巨頭Google力拚2030年達成碳中和,不僅積極採購並建置太陽能、風力等再生能源,更投入下一代能源技術,布局未來能源市場。近期,Google宣布與義大利新創公司Energy Dome展開長期合作,將導入其創新的長時間儲能技術「二氧化碳電池」,可支援8至24小時的能源儲存與釋放,有望提升能源調度彈性。
儲能系統的三大應用場景,分別是發電端、電網端、用戶端(需求端),為了簡化,業界將安裝於發電端及電網端的儲能稱為表前儲能,安裝於用戶端的儲能稱為表後儲能。這裡的「表」,象徵的是台電的電表,是一種電力系統掌握與否的責任分界點。 在發電端安裝的儲能例如光儲PV+ESS、電力交易平台上的輸電或配電級的儲能,都是電力系統可以看得到的資源,可簡稱為表前儲能。我們今天要來談的,則是電力系統看不到、掌握不了的用戶端儲能,簡稱表後儲能。
今周刊編按:儲能與電動車擴張,帶來大量汰役電池,讓稀貴金屬回收利用,成為供應鏈韌性與資源安全關鍵戰略。台塑新智能7月1日宣布,已建置完成全台首座整合物理破碎與後段化學萃取的鋰鐵電池回收示範線,不僅可直接用於鋰電池再製,也呼應國家推動自主回收的循環鏈政策,強化台灣在全球能源經濟中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