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泥 (1101-TW) 邁入百年之際,傳統水泥市場成長趨緩,中國需求低迷,本業壓力加大。公司一方面透過政策保護與海外布局維持穩定,一方面則跨足再生能源與電池產業,尋求新成長動能。
多角化發展
台泥推動國際布局,跨入再生能源、儲能、鋰電池及循環建材等新領域。台泥目前已在 14 個國家布局,涵蓋 11 種產業,員工來自 47 個國籍,版圖已超出傳統水泥業的範疇。
在本業上,台泥仍維持一定韌性。台灣市場因 7 月 28 日起財政部對越南水泥課徵反傾銷稅,出貨與市佔率可望回升;但中國需求持續疲弱,法人對前景態度保守。相較之下,歐洲與非洲事業在併購帶動下逐步成為營收支柱。
在歐洲,子公司 Atlante 透過演算法優化綠能充電站配置,提升電網穩定性。在葡萄牙,Cimpor 與英國科技公司 FIZIX 合作,導入感測器系統進行即時監控,達到節能與風險控管。這些實驗場域正逐步形成跨國營運體系,但實際成效仍在發展中。
轉型挑戰並存
今年 7 月,台泥旗下三元能源科技高雄廠於今年7月發生火災,造成約164億元損失。由於保險理賠上限為 30 億元,實際可理賠金額僅約 22.65 億元,台泥持有三元能源 78.16% 股權,因此在合併報表中認列約 110 億元損失。幾乎等同去年全年獲利。
火災發生在電池事業接單擴產之際,訂單已排到 2026 年,需求量更是現有產能的兩倍。此次事故導致產能與成長前景受挫,公司雖啟動南科廠支援並加速海外 OEM 與設廠,但短期挑戰不小。為穩定供應,公司已加速啟用南科廠第三條備用產線,並由合作夥伴接手生產 Molicel 第一代產品。
NASA 供應鏈合作
然而,火災並未動搖台泥在國際電池市場的地位。旗下品牌 Molicel 電芯近期正式切入 NASA 供應鏈,成為 KULR Technology Group (KULR-US) 無人機專用電池系統的合作夥伴。
KULR Technology Group日前(8/19)宣布與Molicel(能元科技)及Amprius Technologies(AMPX-US)建立策略夥伴關係,推出全新KULR ONE Air(K1A)產品線,該系列為專為快速成長的無人飛行系統(UAS)市場設計的先進電池系統。首批樣品已於2025年7月出貨,預計於2025年第四季開始量產。
KULR將提供標準化現貨K1A系統以供快速部署,亦可依原廠設備製造商(OEM)需求提供客製化配置。K1A結合了KULR的熱管理技術、Amprius的高能量密度SiCore®圓柱型電池與Molicel的高功率P50B電池,提供更高安全性、更長飛行時間及更強任務支援能力。
此電池系統建構於KULR在航太與國防領域十年的技術基礎之上,並延續其與NASA的合作經驗,適用於固定翼、旋翼與eVTOL無人機平台。K1A的主要特色包括:輕量高效能鋰電化學組成、可模組化與擴充設計以支援多種UAS機型,以及具備耐用性、可在嚴峻環境中操作的設計。
根據研究機構TBRC預測,全球無人機電池市場於2023年規模為49.86億美元,預計到2028年將成長至132.5億美元,年均成長率達21.59%。
KULR於2025年第二季成功轉虧為盈,股價已在過去12個月內累計上漲超過三倍。根據最新財報,該公司在本季實現淨利8.14百萬美元,每股盈餘0.22美元,相較於2024年同期的虧損5.89百萬美元、每股虧損0.26美元,有顯著改善。營收則從去年的2.43百萬美元成長至3.97百萬美元,呈現超過60%的年增率。
※ 本文授權轉載自優分析,原文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