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投資已成為台灣資本市場監理單位重視方向,以期透過市場機制鼓勵上市公司重視企業永續發展。企業經營者應思考經營的初心,從追求EPS回歸為追求ESG,做好ESG不該是為特殊目的而做,而是身為地球公民都該思考的課題。
由聯合國2006年發起的責任投資PRI原則,到2018年簽署機構已經達到1715家,成長26倍。最近調查顯示,投資機構比企業經營者更在意ESG投資。投資革命新時代已然來臨,ESG投資是王道!
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重創全球經濟,低迷的景氣,不知何時才能自谷底翻揚,但可以確定的是,在疫情影響下,從工作、消費到娛樂等諸多層面,都將產生根本性的改變,企業經營者在因應疫情衝擊同時,也必須為「後疫情時代」做好準備,才能及時掌握轉型契機,提升競爭力。
「面對後疫情時代,企業經營決策更重視風險應變力,投資人也更加重視企業的永續責任,作為「ESG倡議始祖」的聯合國,日前發布一份股東會行動指南,為投資人指引方向。
「轟—轟—轟—」玻璃廠內機器不停地運轉聲,玻璃容器在高溫下成型,井然有序地進入輸送帶……。細看會發現有一群企業經營者、二代接班人穿梭其中,親身感受老字號華夏玻璃工廠的運作流程,這是以熙國際「國際菁英學院」舉辦的企業參訪。
追求快樂工作與尋找生命意義,一直是人生很重要的課題。創新大師克雷頓.克里斯汀生以破壞性創新理論來解決企業經營問題,用來審視人生意義也別有啟發。
企業經營者面臨競爭產品同質性過高的紅海市場,靜下心來思考彼得.杜拉克提的三個問題,或許就能領悟突圍的祕訣。
今年6月,在牛仔布製造大廠年興紡織的股東會上,一張罕見的「反對票」,間接反映了近年在全球引爆的一場投資革命。至於這場革命發展的高峰,來自去年十一月初於美國舊金山發布、被華爾街投資大咖一致盛讚的一套「會計準則」。 這份準則有何特殊之處?面對這場全球投資圈的「典範轉型」,台灣企業又該如何因應?
近年來ESG已成為企業經營的顯學,更在全球掀起革命性趨勢浪潮,不僅考驗企業是否落實企業社會責任,與建立永續供應鏈的治理能力,顯見永續將是未來資本市場最重要的新課題。 長榮海運(2603)副總經理唐嘉生26日在《今周刊》第一屆ESG永續台灣國際高峰會上,以公司曾被大股東挪威主權基金列入投資黑名單一事為例說明,長榮海運如何在ESG領域,做出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績。
企業經營要持續跨越「綜合績效」、「企業社會責任」、「永續發展」三座大山,在本業經營上追求良好的績效展現,以符合利害關係人的期待,進一步則要落實企業社會責任,以企業公民的角色回饋社會,長期而言,企業經營以永續發展為目標,持續擴大影響力,邁向基業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