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本土疫情自5月中大爆發以來,近日單日確診人數,已經逐漸趨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也表示,7月26日相關政策可望鬆綁! 若是,降級為二級警戒,就可以不用「時時刻刻」戴上口罩了嗎?
行政院長蘇貞昌今(23)早召開政院擴大防疫會議,首先由指揮官報告近來疫情發展,並由各部會報告各項防疫指引規劃以及昨日與各縣市防疫會議後的相關修正意見。 會後,蘇貞昌也根據指揮中心的防疫規劃,裁示7/27將疫情三級警戒調降至二級,讓符合防疫指引的各行業、場所能夠恢復活動。至於各行業活動的防疫指引,由指揮中心於今日下午記者會中統一公布,各項細節也請各部會召開記者會,向各相關業者報告。
7月27日至8月9日,全台警戒標準調降至第2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相關降級指引,幼兒園、托嬰中心、補教業可以開放營業;體育部分,民眾不僅可以羽球雙打,也可以進行潛水活動,不過游泳部分依然是禁止的,而上述開放的體育活動仍必須遵守戴口罩原則(潛水者上岸須戴口罩)。 指揮官陳時中提醒,雖然降級限制比以前三級少,但萬一疫情再度升溫,不排除隨時改變警戒。
疫情從三級降為二級的首日,繼去年對每位員工發出 3000元的紓困消費金之後,京城銀行率金融業之先,今(27)日宣布,今年再次發放 5000 元,且鼓勵員工出門消費「不找零」,一方面嘉惠員工,另一方面也期望藉此活絡周邊經濟,協助在地店家在疫情困境中突圍。
回顧2021年,台灣本土疫情在5月份首次大規模爆發並在短時間内快速擴大,直到同年7月27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才將第三級防疫警戒調降至二級。在短短兩至三個月的時間内,大部分的市民都積極減少外出頻率,使居家時間比起疫情前長。在群衆再一次意識起健康的重要性,一眾營養保健產品及健康食品的銷情亦因而受惠。
還記得小時候經常哼唱的童謠〈蝸牛與黃鸝鳥〉嗎?許多人總是一邊哼著歌,一邊想像著黃鸝鳥在樹梢間歌唱的畫面。曾經,黃鸝鳥是平地及淺山樹林最尋常的居民,因環境變遷而導致數量銳減,變成了珍貴稀有的二級保育類鳥類,而高雄市野鳥學會的守護行動,則為這些美麗鳥兒帶來轉機,隨著高雄市的黃鸝鳥數量逐年成長,未來有機會再次重現童謠中的美好場景,在市區行道樹或公園樹林的樹梢,就能看見悠然歌唱的黃鸝鳥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