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國小自然老師僅15%專任 不做實驗照書念的科學教育如何亡羊補牢?

國小自然老師僅15%專任 不做實驗照書念的科學教育如何亡羊補牢?
撰文: 廣告企畫製作     分類:第九屆傳善獎 日期:2024-01-26

自然課可能是眾多課堂中,最有機會讓孩子動手做,引起學習興趣的科目,然而放眼全台,僅2所教育大學有在培養自然專科教師,根據教育部統計,國小自然老師有85%非科班出身,讓人不禁擔憂,當自然課變成只能照書本念,能不做實驗就不做實驗,如何幫孩子的科學基礎打底?LIS情境科學教材透過影片重組科學教案與內容,讓各種冰冷科學知識「立體化」,牛頓、阿基米德、伽利略等科學家穿越現身說法,引起孩子的好奇心與求知慾,也成為老師在教學現場的多元輔具。

門得列夫花30年排出一張元素週期表,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時被當代罵翻,科學要發展出的一套知識理論,必須經過嚴謹觀察、實驗和論證,任何科學理論的成立都不容易,甚至未臻完美,也可能隨著時間演進推移,進而被推翻。對台灣線上教育發展協會(LIS科學情境教材)創辦人嚴天浩來說,台灣每一位孩子都需要培養解決生活問題的科學能力。

 

「我其實沒想過會創業,大學念化學系,進到成大後,這裡有太多化學高手齊聚,當發現自己再也考不到前三名時,我變得缺乏學習動力,想轉系但成績又不夠好,大一、大二都在迷惘中度過。」曾經嚴天浩也和許多LIS正在幫助的孩子一樣,誤把成績與成就感當興趣,「講白了,考贏別人才是我的興趣,當成就感消失時,才發覺我並不是那麼喜歡化學。」

 

幸好,在找尋人生方向的過程中,嚴天浩發現,當家教時學生露出學會、搞懂的興奮神情,成為新的成就感來源,自此踏上截然不同的道路。「我接了很多家教,有收費的、也有做義工,過程中強烈感受到教育不是絕對的公平,資源不均、城鄉落差,甚至真正需要被強化的孩子,根本沒錢去補習。」為此,他決定把教學錄成影片、放在網路上,希望幫助更多人。

 

LIS情境科學教材善用生動劇情、實景與動畫穿插,並結合情境與知識內容,營造讓孩子想學且學得會的自然科學知識。(圖片提供/台灣線上教育發展協會)

 

拒賣斷影片險斷炊 擇善固執終獲支持

 

當時,教育部鼓勵學生投入創新創業,大三時,嚴天浩申請到第一筆1.5萬元補助金,成功號召十幾位志同道合同學,投入拍攝科學教育影片。「一想到小朋友的學習不能等,我們幾乎每天都在錄製,年產近百支影片,那時很天真的覺得只要有人看、有流量,就有機會賺取廣告費,殊不知每支影片的點擊率只有200多,甚至連上群眾募資想募資添購設備,也未能達標。」

 

拍片、設計課程、經營網站無一不要錢,偏偏找不到可支撐的商業模式,嚴天浩坦言:「我們遇到二個東西在打架,大家會付錢是因影片內容,但我們堅持教育應該更公平,不想讓大家付錢的也是這些影片。」直到平台被台東「孩子的書屋」創辦人陳爸看見,才進而接觸並認識非營利組織,「身邊親友、師長都被我募款、轟炸過數輪後,陳爸是當時第一個願意相信我們的大人!」書屋承諾支付4名工作人員薪水,成為LIS的第一筆贊助金。

 

期間,團隊成員也歷經當兵、求職,大夥各奔東西,最後只剩4人。明明手頭不寬裕,但為求精進影片品質,團隊決定每人捐出一半薪資,聘1名動畫師。嚴天浩坦言:「最慘時戶頭只剩1千元,每天忙完直接睡在辦公桌下,為了活下來,平日設計教材、剪片,假日瘋狂寫計畫投補助案,想盡一切方法爭取更多資源。」過程中有補習班找上門,希望買斷影片版權,嚴天浩咬牙拒絕,「如果妥協了,以後就只能在升學補習班的網站上看到LIS影片,那過去的努力堅持又算什麼?」跌跌撞撞走了好長一段路,最終靠著鴻海、美光、台灣應用材料等企業贊助支持,才找到第二道曙光。

 

然而回歸影片內容本質,LIS也從單純線上科學課程逐步轉向線上教材,比較兩者差異,嚴天浩說:「線上課程是看完就學會,教材是要有人去使用、引導。」之所以有此轉變,是因意識到並非每個孩子都適合考試,若拿掉考試,科學教育還剩下什麼?「科學有很大一塊是在講科學家的思考,如何從發現問題到找到解答,首先要像科學家一樣有好奇心,找到問題後再經過邏輯推演、假設驗證,透過解決問題的過程慢慢收攏找出答案。」嚴天浩說。

 

透過LIS情境科學教材輔具的介入,不僅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也幫助老師在教學現場達事半功倍之效。(圖片提供/台灣線上教育發展協會)

 

讓冰冷科學變有趣 走入日常生活應用

 

「教學影片只能告訴孩子答案,久而久之,沒有人去關心孩子的思考路徑是如何推演,但思考、辯證與引導才是科學教育最可貴之處,必須有老師來帶領。」嚴天浩舉教導低年級孩童思考如何讓紙飛機飛得更遠為例,有孩子提出「畫超人在飛機上」,乍聽下似乎無厘頭,但孩子的答案是「因為他們都很會飛」,其實已啟動科學思考的邏輯與分類,若能透過老師在課堂的實驗與比較,一步步引導孩子找出答案其實藏在機翼中,進而修改思考迴路。

 

「我們太習慣把科學當文科來教,問題後面就接答案,長期下來,只會養出被動等待答案的孩子。」LIS團隊先從教材端點火,結合時下最吸睛的卡通、動畫、電影元素,設法先讓科學變有趣,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孩子相信就算不當科學家,科學也能對生活有所幫助,再進入教學現場,成為國中小階段自然科學教育老師的教學後盾。

 

嚴天浩分享一位花蓮資深老師的反饋,「她說自己教書多年,每當遇到牛頓力學單元,學生幾乎都舉白旗,那一年她帶班,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轍,輾轉找到LIS,那是她第一次看到學生在課堂上露出閃閃發亮的眼神,原本以為是自己不會教、不適合當老師,終於不再陷入自責與自我懷疑。」透過LIS有系統脈絡、深入淺出方式,讓冰冷的科學知識走入孩子的日常生活,翻轉教學現場學生與老師的無助困境。

 

下一步,LIS也要藉由傳善獎3年穩定資金挹注,更往上層溯源的探尋LIS對於孩子的學習興趣、動機與能力的成效追蹤與量化分析。嚴天浩不諱言,做教材是一條孤獨且漫長的道路,「平均1個教案要花70個工作天,這期間大家必須在各自的世界中『想像』是否會對孩子有所幫助,不像老師在教學現場馬上就能得到反饋。」有鑑於此,未來LIS會針對影片做眼球追蹤分析,進而發展成效分析量表,用數據科學化方式證明,也間接驗證團隊「提升孩子學習科學能力的最好方式便是提高興趣」的核心信仰。

 

如果企業想支持力挺

 
LIS致力於成為國中小學生在科學學習上的陪伴者,以教育部課綱為基礎,善用生動劇情、實景與動畫穿插,並結合情境與知識內容,創造一套能讓老師更容易幫助孩子「想學」且「學得會」的教材。我們希望邀請正在實踐CSR、ESG或SDGs的企業一起這麼:
 
1)支持我們在為教學開發的教材,企業可挑選有直接相關領域的主題,拉進連結性。
 
2)台灣有很多科技業都在做科學教育,但缺乏好方法,我們可和企業合作客製化「科普」教育,搭配企業志工,打開孩子對科學的視野,由LIS提供教材,幫助企業志工與學生做銜接,讓志工講學生聽得懂且感興趣的科學知識。當科技業吸走台灣多數理工背景人才,我們不能只被動期待老師來教,何不乾脆讓最懂這些應用的科技廠員工走入校園來幫孩子上一堂課?
 
3)支持教師培力,可贊助教材或師資培訓場地,可連結企業本身所在社區或鎖定偏鄉教育。
 

 

 

第九屆傳善獎得獎機構

◆更生少年關懷協會          

◆微光行動協會

◆崔媽媽基金會            

◆肯愛協會                     

◆臺灣童心創意行動協會  

◆舊鞋救命協會       

◆台灣線上教育發展協會  

◆台灣關愛之家

 

「在台灣的故事」播出節目

 

 

#傳善獎

#LIS情境科學教材

#科學教育

基金名稱(幣別)
一周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