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署(IEA)發布《全球能源部門2050淨零排放路徑》,提出未來需要達到逾400項里程碑,以達2050淨零目標。淨零永續帶來挑戰也帶來機會,挑戰是現今的技術無法解決未來的問題;機會是科技創新與行為改變,並透過系統式策略分析,可望達成目標,且有助於提升台灣產業競爭力。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表示,廠商需要系統性、全面性的淨零策略,首先要了解淨零意識與挑戰,第二點是探索及定義淨零問題,第三是執行跨域解決方案。
因此,廠商首要之務就是提升淨零意識,掌握淨零趨勢,其中包括碳經濟,如碳稅、碳關稅、碳費、碳權交易等;碳排放,如碳盤查、碳揭露、碳減量、碳中和等;以及充實淨零知識與教育。
工研院技術策略顧問及碳管理平台 提供跨域策略顧問服務
為協助國內企業達成淨零目的,工研院淨零永續策略顧問小組,以技術為基礎,提供跨領域策略顧問服務;並運用長期協助環境部建置的碳足跡資料庫,開發永續碳管理平台,協助企業掌握碳排,找出解決熱點與方案。
工研院淨零永續策略顧問小組,針對企業需求,先提出策略規劃,再提出解決方案,接著分析出商業模式與商機,最後協助企業完成認證與輔導。工研院因應歐盟提出淨零碳排,協助企業與產業轉型,找出解決熱點及方案,而開發的續碳管理平台,包括教學指引、LCI(生命週期資料庫)、盤查計算、綠色低碳設計、查證報告等。
劉文雄指出,淨零永續關鍵,沒有人是局外人。「淨零永續可以供給、需求、製造與環境四個構面,為技術研發與政策支援主軸,透過產業合作鏈結跨領域能量,協助產業創新與價值創造。」
而工研院跨域解方,不僅創新且創造價值。如今,以創新技術「先低碳」、「後淨零」,超過上百項方案,如傳統廢棄PV模組循環高值再利用、鈣鈦礦太陽電池技術、農業電動協作載具、建築能源分析及智慧決策平台、射出成型加工產線減碳系統、LCD面板全循環技術、金屬加工/扣件低碳轉型感測系統、微藻固碳及加值化應用技術、CO2捕獲及再利用轉化為固碳化學品、低碳世代綠色甲醇生產技術等。
協助產業擬定淨零策略與路徑 錨定永續決策方向
劉文雄分享台積電與中華電信案例來說,工研院協助產業擬定淨零策略與路徑,協助台積電與中華電信錨定永續決策方向,參加「道瓊永續指數」。其中,台積電透過節電效益深化與永續競爭力指標讓淨零落地,台積電ESG委員會主席何麗梅指出,「台積電是用電量很大的企業,但我們每用1度電所製造出的晶片,可以為世界省下4度電。」
中華電信則以生物多樣性策略與綠色供應鏈策略實現淨零願景。中華電信公司董事長郭水義強調,「啟動『大手拉小手、減碳一起走』淨零倡議,建立綠色供應鏈聯盟;並重視生物多樣性,促進多元生態保育。」
此外,食品業與建築業也不落人後,如食品業使用水冷式冷凍冷藏庫、冷凍冷藏庫外設置緩衝簾、全廠區使用雙層防火隔熱材質外牆等,展現低碳排成效;如工研院、統一超超等也在建築物採用日光反射塗料/板材、建築外件導入低導熱砂漿及塗料、採用磁浮離心機等,實現降低碳排目的。舉例而言,使用較為節能的水冷式冷凍冷藏庫,以取代高耗能的氣冷式冷凍冷藏庫,每年可減少9.4噸二氧化碳的排放。
「淨零永續是挑戰,也是機會。」劉文雄認為,雖然現在的技術無法解決未來的問題,不過科技創新、行為改變是要件;也可藉由系統式策略分析,擘劃永續未來,提升台灣產業競爭力;並運用跨域科技優勢,協助產業與社會邁向永續、低碳、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