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調查中最受關注的十大永續風險中有五項是社會風險,除了前次調查中上榜的「少子化危機」、「超高齡化轉型壓力」、「經濟不平等及貧富差距大」分別為第二、三、五名,更有「社會對立」、「心理健康惡化」躍升進前十名,成為受訪者最關注的社會風險。
調查發起人 KPMG 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黃正忠指出,這也顯示了除「極端氣候災害頻傳」、「自然資源枯竭」及「空氣品質持續惡化」等環境風險之外,如何發展社會應對力以有效回應榜上的社會風險,更是企業績效展現、乃至攸關台灣未來的焦點。
產業永續風險排行。圖片來源:KPMG調查報告
本次大調查涵蓋企業、工商團體、使命型組織(如社會企業、非營利組織、合作事業)及學術研究、投資人及媒體等跨界利害關係人之負責人、各級主管及職員總共回收了 1,021 份有效樣本,並分析出六大關鍵警訊:
1. 受訪者擔憂九大風險將於五年內影響 50% 以上的臺灣人口
受訪者擔憂六大社會風險、兩大經濟風險與一大環境風險將於 5 年內影響超過 50% 台灣人口,且逾 75% 企業尚未或僅初步準備應對。逾 50% 的使命型組織認為整體社會資源投入不足,尚待各界共同正視與回應!
2. 超過 80% 企業表示永續風險將衝擊其核心競爭力, 92% 企業未開始或僅初步做好準備
企業面對人口結構變遷、勞動條件不佳與學用落差等議題導致的嚴重缺工,又有全球暖化、AI 新科技氾濫等考驗夾擊,已有 85.5% 營運不穩定性因此提升、81.5% 持續受人才流失與員工招募所苦、61.3% 自認競爭力下降,足見永續風險不僅左右企業中長期發展,更已開始挑戰其當前的經營。
縱使如此,本屆調查顯示仍有逾 70% 企業投入 ESG 係以「建立聲譽」為主要動機,而非回應市場競爭或營運穩定性挑戰;且僅有 1% 企業自認已有效應對或解決本業前三大風險、92% 則尚未開始或僅初步回應—顯見 ESG 的目標不應再是品牌行銷,而是須加速思考如何藉此因應永續風險的衝擊、以及早做足準備。
企業投入永續風險金額比較。圖片來源:KPMG調查報告
3. 逾 60% 企業認為推動永續創新挑戰在於:影響力評估、內部意識與認知及相關人力或專業等三大面向
超過 60% 企業表示,已訂定了 ESG 目標,但在推動時仍因「難以評估方案所帶來的影響力」、「管理階層或員工缺乏永續意識與認知」、「未有外部夥伴、內部人力或經驗來設計行動方案」 等挑戰而難以累積成果。
此外,調查亦發現,不同規模的公司面對的挑戰也各異:大型企業(員工 201 人以上)近四成認為永續意識與認知缺乏、跨部門合作困難是主要的阻礙,中小型企業(員工 6 – 200 人)則尚有逾三成面對資金不足的窘境、小與微型企業(員工 5 人以下)面對類似挑戰者更超過四成。
4.逾 50% 使命型組織未有資源或能力進行影響力評估
近年來,由於愈來愈多永續風險解方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且評估其有效性的方式與過往的財務計算迥異。因此影響力績效評估確實已成為國際間熱議的話題與需求。
本屆調查也顯示,面對眾多利害關係人的期待,有半數使命型組織其實樂於配合衡量成果,但有 68% 未有時間或人力、58% 缺乏相關資金、51% 則不清楚如何評估。
因此,如何偕各方之力補足缺口、降低企業與民眾加入改變的門檻,將是接下來回應永續風險的一大挑戰。
5. 超過 50% 使命型組織認無充足人才及行銷力,難以論述自身價值
即使永續議題成為社會大眾關注焦點,仍有 66% 使命型組織苦無充足人才、50% 自認品牌行銷能力不足與未能清楚傳達影響力為主要的發展瓶頸。
雖然組織充滿翻轉現狀的理想與好點子,無法清楚向既有員工/潛在人才、客戶、消費者等內外部利害關係人傳遞其價,仍難以帶動社會一起化永續風險為轉機。
6. 僅 38.1% 受訪者對臺灣的未來持正向態度,世代之間對於「誰該負責」抱持不同觀點
面對重重風險,僅 38.1% 受訪者對臺灣的未來保持樂觀或非常樂觀,更有 25.5% 持負面態度。即使如此,仍有超過四成民眾認為個人應一起行動翻轉現狀,也期待政府(逾八成)、企業(逾七成)負起責任。
有趣的是,受調查者期許政府、企業對風險有所回應的比例隨著年齡增加提升,認為個人應身體力行的比例則有著相反的趨勢—或可窺知年輕族群為了自己的未來已開始改變,但對當前政府與企業回應風險的信心不足。
KPMG 安侯建業期待藉由此次調查號召各界看見臺灣正面臨的永續風險及警訊,並攜手發展創新的回應策略,共同化危機為未來新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