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研究員這麼重要?
研究員的素質決定國家永續政策的品質。永續牽涉的都是系統再造、模式創新、跨領域這種層級的問題,領導者不能用拍腦袋、理念決定政策方向,因為所謂的解決方案往往並不直觀。
這時,一群有著聰明腦袋的研究者就派上用場,研究單位的研究員工作領域涵蓋了政策研擬、技術研發以及社會影響評估等多個面向,翻成白話文的意思是要陪長官讀書。研究單位根據其屬性,可大致分為由政府為特定目的設立、或由民間團體設立的研究院。
雖然名為研究,研究員實際上會積極協助產業導入新技術,並通過舉辦培訓課程、活動等方式,促進研究成果與應用場景的對接,從而推動永續發展在產業實際落地。
研究員的工作內容
研究員的工作內容多與政府專案、標案、計畫綁定,但這不代表你只能接政府的幕僚工作,你也可以接產業的幕僚工作,許多公司並沒有預算養幕僚,就可以委託專案給研究單位,讓研究員幫他們處理企業遇到的問題。
研究工作聽起來高大上,但實質有點「阿信」,因為陪長官讀書可是全天候的服務,政府或企業面對外在快速變動的環境,開出來的需求常常五花八門、天馬行空,我們嘗試分類如下,如果有所欠缺也不要過於在意,千萬不要讓過往經驗限制了你的想像:
研究員工作內容一:政策或技術研究
研究有多種可能的路徑,從技術、政策、商業模式、創新等不一而足。以工研院「化學研究員」的職位為例,光從職稱來看,可能會認為只是一個一般的實驗室研究工作,並不覺得跟綠色、永續有什麼關係。
然而仔細推敲其工作內容後,會發現其包含了許多與永續發展相關的研究工作,如碳捕集、利用及封存(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 CCUS)、工廠製程廢氣處理、化工廠節能製程開發等。
研究員也會研究並協助制定政策,例如現在最火紅的碳費政策,就是由中華經濟研究院作為領頭的幕僚單位,親上火線協助政府制定施政的基礎邏輯。
研究員工作內容二:產業輔導
有時候,研究報告結案之後,會因為各種原因束之高閣。不過如果這類研究是為了支持企業實現其減碳目標,就有機會重見天日。
就拿剛剛的化學研究員為例,若該專案是與企業的合作案,則會更加多元化,比如企業希望建置碳捕集系統,那整個專案流程則包含文獻與資料蒐集、技術評估、製程設計、設備採購、建廠發包、協助工廠運轉,整個過程需要負責的內容都不同,一個專案的時程也可能會橫跨兩三年。
又例如中華經濟研究院的「製造業淨零計畫研究員」職位,就是針對特定產業的輔導,從協助碳盤查、碳足跡、碳權等構面與政府、企業、產業公協會或社群、查驗單位、學術單位密切合作,非常多元。
研究員工作內容三:推廣與教育市場
你一定常看到研討會都掛著研究單位協辦的字樣,這是因為政府推動政策,一定需要教育市場,讓全民知道政府含辛茹苦、為國為民,因此研究員時常需要舉辦相關的說明會、培訓、講習、研討會、展覽,當作政令宣導。你可能會覺得這樣有點像是活動公司,但這可是研究員可以去市場走動,與產業交流的好機會。
例如因應日趨嚴格的廢氣排放法規,研究員們便積極到各半導體公司推廣各式創新解決方案,以加強各公司的基礎知識能力,以及導入新型廢氣處理技術,同時也能直接面對企業痛點,修正技術的開發方向。
研究員需要哪些核心能力?
由於研究工作類型多,所需的核心能力也因工作類型而異。根據《續幕》Podcast主持人阿薛的經驗,結合綠學院行內人多年的內功,整理出三個最重要的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一:學習能力
因為永續領域更新的速度很快,因此很多工作都是從做中學。學習新事物的能力,特別是「自主學習」的能力至關重要。為什麼特別強調自主?
研究單位的工作內容各異,需要學習的內容非常多,還有許多文獻資料要讀,所以通常不會有一套制式的新人培育系統,大多都是實際參與專案邊做邊學,而不會有一本手冊把所有該注意、該知道的地方記錄下來,就算有,你應該也不會想看。
對了,當研究員之後你的英文能力會顯著提升。永續領域的資訊多以英文為主,要了解最新發展往往需要直接閱讀英文內容。研究員通常追求時效,與政府或企業保持同步的資訊更新,因此與其等待他人翻譯成中文,直接閱讀英文資料較有效率。
雖然英文能力沒有嚴格的分數要求,但一些研究單位可能會要求提供英文能力證明,或在面試時進行英語測驗。基本上,能夠快速地從英文文件中找到重點,或理解英語影片的內容就已足夠。
核心能力二:邏輯分析能力
研究員是個有智商門檻的工作。政府單位每天處理的事情多如牛毛,非常繁雜,當面對問題時,他們很容易慌了手腳,不知道怎麼回答,這時候就需要你能夠有效地拆解問題,例如需要了解長官、委員真正關心的是什麼,以及如何蒐集必要的資料和獲取資源,最後還需要清晰地向對方說明解決方案。
同樣地,當面對新議題時,能夠迅速理解並將其轉化為可以提供給客戶的服務也很重要,這往往需要在規範內容的細節中進行推敲。這種邏輯分析的能力通常可以在商學院的學習中有效地培養,也可以通過參與課程、專案報告來積累。
核心能力三:跨界能力
以前在產業還沒有那麼複雜的時候,研究員確實可以從一而終,一輩子只研究一個主題或產業。永續議題橫跨各領域,因此很難只專注在特定領域,我個人就從環境經濟學、新材料、循環經濟、碳管理一路到綠色供應鏈管理,這一路走來就是要靠調度各種資源來解決問題,像討論公司買綠電,不能只關注再生能源,也要關注碳相關議題,了解公司是否有其他減碳技術能取得碳權,為專案提高附加價值,以降低企業投資成本。
研究員生涯潛力評估
關於研究員的職缺,比較難直接搜尋綠色、永續相關的關鍵字就找得到,因為研究員的工作內容描述經常看不出跟綠色、永續有什麼關係,但其實是強相關,因此,你可從自身專業領域相關的研究單位入手,看看他們最近開了哪些職缺。
研究員通常需要具備碩士以上的學歷,因此起薪會比大學畢業高,一般從45,000元起。如果你不是碩士,你可以應徵一些僅要求大學學歷如研究助理的職缺,這些職位的起薪通常較碩士學歷者低,月薪可能會少3,000~6,000元。
研究員的升遷路徑各家不同,參考工研院的路徑,大概是副研究員、研究員、資深研究員、正研究員、資深正研究員,除了在專業部分累積年資外,也可以往管理職的方向發展,例如擔任研究室或部門主管等,當然所需負責的工作就會與研究員較為不同,比較多管理工作。
研究單位的薪水可能沒辦法比得上企業的研發部門,但在研究單位碰到的專業領域會更加廣闊與深入,也可快速理解不同產業。當然,你也可以在研究單位認識業界老闆,轉換跑道到企業,不過根據綠學院多年的觀察,許多研究員還是習慣待在研究單位,因為雇主或客戶可能隨時間改變,但自己永遠是自己的老闆。
現在國家正在全力邁向綠色轉型,我們預估市場將提供超過1,200個研究員的工作機會,是否感到有點心動呢!
本文獲《綠學院》授權轉載,原文:【綠色人才領航地圖五】國家淨零智囊團:研究員擴大招募中,1,200個工作機會隨你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