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不當只會投錢的伯樂!他為何從投資人轉型,成為新創團隊的戰友?

不當只會投錢的伯樂!他為何從投資人轉型,成為新創團隊的戰友?
撰文: 創業小聚/賴冠伶     分類:多元產業創新     圖檔來源:創業小聚/蔡仁譯攝 日期:2025-05-26

在台灣新創圈,AVA Angels不是一個陌生的名字。這家專注於早期投資的天使投資機構,其投資觸角不僅囊括了如SUPER 8 STUDIO、Gitroll、Rosetta.ai、OTSO、AlleyPin等橫跨AI應用、MarTech、HRTech、FinTech等多元領域的潛力新創,其佈局更早已觸及國際市場,為眾多早期數位原生團隊點亮了最初的火花。

然而,僅僅扮演伯樂,已不足以回應創辦人方俊傑對市場的深刻觀察。

「過去幾年,我們看著這些新創長大,但當這些新創從0到1,準備邁向1到10,甚至10到100的階段時,我們發現一個普遍現象:他們遇到的瓶頸,往往不再是單純的資金問題。」方俊傑的語氣中帶著對創業者甘苦的理解。

 

正是這種第一線的觀察,催生了A2Growth Launchpad。2025年4月,AVA Angels邀請Amazon Web Services (AWS) 擔任雲端服務及AI支持方,推出了這個專為成長期新創設計的加速計畫。

 

「我們的目標很清晰,」方俊傑說,「就是為這些準備起飛的團隊,補上規模化所需的關鍵拼圖,而不是簡單地再給一筆錢。」

 

今年(2025年)4月,AVA Angels邀請Amazon Web Services (AWS) 擔任雲端服務及AI支持方,推出了這個專為成長期新創設計的加速計畫。 圖片來源: AVA Angels

 

當這些被寄予厚望的明日之星順利跑完從0到1的賽道,接下來的成長之路,卻往往比想像中更為崎嶇。那麼,這些投資人眼中讓成長期新創備感困擾的「隱形痛點」,究竟是什麼?而A2Growth Launchpad又將如何對症下藥?

 

補上資金以外的缺口:AVA Angels為何跨足加速器?

 

那麼,在AVA Angels的視角中,究竟什麼樣的新創,算是進入了這個充滿機遇也遍布挑戰的成長期,並亟需這種全方位的輔導呢?

 

方俊傑給出了相對清晰的指標:「有產品市場驗證(PMF)是基礎。在我看來,PMF不只是用戶願意買單,更重要的是銷售模式能被複製,且能夠帶來可預期的規模化增長。」他舉例,在台灣市場,如果一家SaaS公司能獲取上百家中小企業客戶,或者一個C端產品能有數百到一千個持續付費的用戶,可以說已經初步站穩了腳跟。

 

因此,跨過PMF的門檻後,這些新創往往會直面更複雜的挑戰。技術架構該如何跟上用戶增長只是其一,後續募資策略的制定、組織文化的塑造,都是成長期新創獨有的痛點。

 

這些,恰恰是許多創業者書本上學不到,卻又在成長路上必須一一攻克的難關,而這也是為什麼方俊傑要從投資人角色再跨一步,親自下場做加速器。

 

這種對成長期痛點的觀察,也源於AVA Angels自身投資光譜的演變。「我們早期雖然專注天使輪,但現在也逐步將觸角延伸到Pre-A和A輪的團隊。」方俊傑補充。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AVA Angels則聚焦導師制(Mentorship),協助內部管理、對外溝通與下一輪募資策略。

 

方俊傑強調,輔導並非填鴨式的課程,而是高度客製化的,「AWS和我們共同參與團隊的篩選,一旦團隊入選就會召開啟動會議,深入了解每個團隊當下最迫切的需求和痛點,然後由具備相應背景的導師提供一對一的指導。」

 

「過去我們投資的案子,十有八九都在用AWS。」方俊傑說,「我們發現,SaaS新創一旦進入高速成長階段,首當其衝的往往就是雲端服務架構能否跟上用戶成長速度。」

 

但許多新創是透過代理商使用雲端服務,遇到技術問題時,不一定能得到最即時、最根本的解決方案。因此,在此次A2Growth Launchpad計畫中,AWS則主要在技術支持與全球市場拓展兩大層面,為入選團隊提供關鍵的資源與協助。

 

方俊傑說,跨過PMF的門檻後,這些成長型新創往往會直面更複雜的挑戰。技術架構該如何跟上用戶增長只是其一,後續募資策略的制定、組織文化的塑造都是獨有的痛點。 圖片來源:曾令懷攝

 

A2Growth Launchpad:不只「加速」,更是「陪跑」

 

技術升級只是挑戰的一面。對許多志在成長的台灣新創而言,「出海」是另一道繞不開,卻也充滿未知的考題。

 

「許多新創在台灣市場表現不錯,早期採用者都抓住了,下一步自然會想到海外,但海外拓展時資源有限。」方俊傑強調,AWS在全球245個國家和地區提供雲端服務,更擁有龐大的合作夥伴與客戶網絡。

 

而A2Growth Launchpad則能鏈結更多政府官方的國際資源,例如參與CES、VivaTech等指標性展會的機會,讓新創能借船出海,初步接觸國際市場,降低單打獨鬥的風險。

 

但僅有技術支援和市場曝光的機會,就能確保新創順利成長和成功出海嗎?方俊傑說,在他看來,這些所謂的成長期新創,更需要的是那些無法輕易量化,卻至關重要的「軟實力」與「實戰經驗」。

 

「台灣的數位經濟新創圈相對年輕。」方俊傑感嘆,「真正經歷過從幾十人團隊帶到幾百人、幾千人,處理過複雜的跨國營運、內部管理、多輪募資甚至IPO的『過來人』,其實並不多。」

 

Global Business  圖片來源:Unsplash

 

即便是像Appier、91APP這樣已經成功出海的企業,其核心人才回流到新創生態圈擔任導師或再創業的案例,也還在累積當中。這些從無到有、從本土到國際的實戰經驗,正是成長期新創最渴求,卻也最難從書本上學到的。

 

這種經驗斷層,正是AVA Angels天使投資人網絡能發揮獨特價值的地方。在這些天使投資人中,不乏曾在LinkedIn、eBay、騰訊及在KKCompany等企業擔任過高階主管、親歷過大風大浪的業界老兵。

 

過去,這些經驗主要用於支持AVA Angels自己的投資組合,現在,方俊傑則希望透過A2Growth Launchpad,更有系統地將這些實戰智慧分享給更廣泛的成長期新創,「台灣新創圈發展時間短,成長期新創想找人諮詢時,往往找不到具經驗的前輩。相較於美國或中國,台灣缺乏足夠的成長期創業人才回流生態。」

 

因此,在此基礎上,A2Growth Launchpad同樣看重團隊的國際化潛力。「有些團隊的基因裡,從創立第一天就帶著跨文化的色彩,無論是創始團隊的背景,還是產品設計的初衷。這種原生的全球視野,很難後天刻意培養。」

 

方俊傑並不諱言,這類團隊更容易在出海的路上走得順暢。當然,他也強調,並非所有題目都適合全球化,深耕本土市場做出獨特價值的團隊同樣重要。

 

「我們會和團隊一起評估,現階段的他們,是該全力衝刺海外,還是先穩固市場。」不過,若是團隊沒準備好馬上出發,也可以先跟隨計畫前往國際展會,感受市場水溫,降低未來試錯成本。

 

自4月啟動招募以來,目前已有超過預期三分之二的團隊加入,領域橫跨HRTech、FinTech以及電商、網紅經濟、教育科技等。方俊傑笑說,這種模式更像是投資的延伸,「我們也是在尋找下一個值得陪伴成長的潛力股。」

 

※本文授權自創業小聚,原文:從投資人變隊友!AVA Angels打造加速器:我們不想只給一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