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為什麼雞蛋滯銷、價格崩盤?蛋荒賭錯方向埋種子…早餐店加蛋能降價嗎?

蛋價創2年半新低!卜蜂、大武山直指3原因:與蛋荒有關
撰文: 徐采薇     分類:低碳綠色生活     圖檔來源:shutterstock 日期:2024-06-14

去年蛋荒告終後,近期國內卻出現雞蛋過剩、蛋價下滑的狀況,以致供需再度失衡。業者透露,其實問題根源,早在蛋荒時期就種下。

雞蛋作為民生必需品,近期卻傳出產量過剩問題,導致雞蛋滯銷、價格崩盤,不僅產地價、批發價在跌,全聯、家樂福等通路的盒裝雞蛋,也都相繼下調3到8元不等。

 

據養雞協會雞蛋產地交易行情顯示,過去一個月來,每台斤雞蛋批發價從45元跌至37元,跌幅17.8%;綜觀一整年,批發價更從去年10月均價55元,一路降到今年6月只剩40元,跌幅逾27.3%,是近二年半新低。

 

而蛋價大跳水的最直接原因,就是供需失衡。根據農業部的最新雞蛋產銷資訊,目前全台蛋雞的產蛋隻數約為3570萬隻,每日雞蛋生產量12.16萬箱(每箱約200顆),相當於比台灣一天的雞蛋需求量2400萬顆,多出32萬顆。

 

從缺蛋到雞蛋過剩,背後成因其實早有端倪。「其實就是賭錯方向!」畜牧大廠卜蜂發言人劉明哲指出,去年禽流感爆發導致缺雞,所以蛋農為預防今年再有疫情,都會多進一些雞,提高入雛量,卻沒料到今年初只發生零星禽流感。

 

蛋商大武山營運長魏毓恆也推測,應是去年缺蛋與種雞缺乏的狀況,導致後來蛋農在差不多的時間點恢復飼養,才會導致如今出現過剩產能。

 

劉明哲還指出,其實不只雞蛋過剩,先前白肉雞也有類似情況,「前陣子一周屠宰量500萬羽,一周入雛量600萬羽,」不過白肉雞飼養週期約5周,相對短,也較快去化,目前跌勢趨緩,供需已趨於平衡。

 

相對地,蛋雞飼養週期長,需8個月到1年時間才會逐漸淘汰,也就是說,多出的產蛋量需較長時間才能消化。再加上,去年缺蛋時期,民眾消費習慣改變,例如,原本一天吃2、3顆雞蛋的民眾,面對高昂的末端價格,就會少吃一點。

 

魏毓恆則認為,雞蛋等民生必需品價格的漲跌,皆是反映市場的供需,影響時間較難預估。不過,他也提到,「如果農民願意趁這個時間,淘汰雞齡較大或產蛋率不好的老母雞,對於提升市場上的雞蛋品質是正面的。」

 

面對雞蛋過剩問題,劉明哲直言,現階段還是要仰賴業界減產,價格自然會調整。至於是否該呼籲早餐店等末端通路降價,他則坦言有難度,「傳統通路漲上來很難回頭。」不過,經此一事,他認為應有相關單位協助生產端溝通協調。

基金名稱(幣別)
一周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