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瀕臨破產、生活只有拉麵和程式,Notion創辦人趙伊如何擁抱破億用戶、公司估值達百億美元?

瀕臨破產、生活只有拉麵和程式,Notion創辦人趙伊如何擁抱破億用戶、公司估值達百億美元?
撰文: 創新拿鐵/Crystal     分類:智慧城市經濟 日期:2024-05-24

Notion的願景是用這單一軟體滿足所有工作需求,跟微信一樣,無所不在、無所不能。

高中生用來記筆記、寫待辦清單;設計師用來做簡報;藝術家用來展示作品⋯⋯目前的用戶中,Nike員工用來管理專案;麥肯錫的顧問用來整理自己的披薩食譜;Adobe的產品長Scott Belsky用來整理自己的研究,然後寫成暢銷書《混亂的中程》。

Notion是一家SaaS公司。產品是類似「Google Workspace」的生產力的軟體。特色是讓使用者用單一介面,處理文字處理、行事曆、電子郵件、投影片、待辦清單、圖表、照片、影片、地圖、會議記錄、顧客資料庫等不同工作。

 

並能讓不會寫程式的用戶,製作各式軟體,過程就像使用文字處理器一樣簡單。它也提供無數模板(templates),讓不想自製軟體的用戶,輕鬆處理各類型的工作。

 

根據《富比士》的估計,Notion目前有一億名用戶。去年盈收有2.5億美元,並且持續獲利。650名員工分佈在美國、愛爾蘭、印度、南韓、日本。用戶包括企業和個人,企業客戶成長更為迅速。公司估值已達100億美元。

 

Notion的故事,是人的故事,從一個人,到三個人,到一大群人。

 

從新疆、溫哥華,到舊金山

 

Ivan Zhao(趙伊,37歲)是新疆人,從小就學寫程式,小學就參加「國際資訊奧林匹亞競賽」。她的媽媽跟很多亞洲父母一樣,為了給孩子更好的教育,在他17歲時帶他移民到溫哥華。趙伊後來進了溫哥華的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因爲已經懂電腦了,所以他主修認知科學。大學時參加了當地的駭客活動,開始開發網站。

 

他對攝影和藝術很有興趣,畢業前夕,很多同學請他幫忙把攝影作品做成網站。當時他想,為什麼沒有工具讓這些有才華的同學,能輕鬆地在電腦上呈現自己的作品?為什麼用電腦不能像用紙一樣方便?

 

帶著這個想法,他畢業了。畢業後他搬到矽谷,當時一位印度籍創業家Akshay Kothari正在做新聞整合網站「Pulse」,想聘請一位設計師。他看到趙伊之前設計的遊戲App,很喜歡它簡潔的設計,於是決定聘請趙伊。

 

趙伊婉謝了。他去電子教科書公司Inkling待了一年,了解矽谷的生態,晚上則繼續發想他「用電腦像用紙」的產品。

 

一年後,2013年,趙伊辭去了Inkling的工作,募得200萬美元,開始做「Notion」。當初無緣雇用趙伊的Akshay Kothari成了天使投資人。

 

趙伊透過網路社群找到當時還在馬里蘭大學唸書的Simon Last。兩人只見了一面,Simon Last就決定休學跟趙伊一起創業。

 

 

黃金鐵三角

 

趙伊和Simon Last的第一款產品,是一款讓不會寫程式的人設計App的工具。這產品沒有引起迴響,只有少數技術人員在用。

 

三年後,2015年夏天,現金即將燒光,公司瀕臨破產。為了減少開支,趙伊和Last解雇了所有人,把舊金山的辦公室轉租給別人,搬到了日本京都(兩人都不會說日文,選京都只因為房租比較便宜)。

 

在京都,他們沒日沒夜地寫程式,生活只有拉麵和程式。

 

趙伊跟媽媽借了15萬美元重整了軟體。他們領悟:大部分的人並不想自己寫程式,原本的產品大家根本看不懂。

 

於是他們改用一種大家都懂的軟體介面(類似Microsoft Word),然後把自製軟體的功能,埋在其中。

 

一年後,2016年的三月,他們推出Notion 1.0。這版本看起來就像一般的文字處理器,但用戶可用拖曳的方式,執行文字處理、行事曆、待辦清單、專案管理等工作。

 

此外還有30個模板(templates),讓不想自製軟體的用戶,現成取用。Notion 1.0的使用者介面簡單清爽,就像趙伊大學畢業時想像的那張「白紙」。

 

「Notion 1.0」看起來就像一般的文字處理器,但用戶可用拖曳的方式,執行文字處理、行事曆、待辦清單、專案管理等工作。  創新拿鐵

 

Notion 1.0一推出,就受到創業社群的關注。趙伊自己充當社群小編,回覆用戶的問題,了解他們的需求,培養了一小群死忠用戶。

 

這樣熬了兩年,2018年三月,《華爾街日報》的科技專欄作者對Notion寫了一篇讚譽有加的評論,標題是〈管理工作和生活,你只需要這款App〉(“The Only App You Need for Work-Life Productivity.”)。Notion開始起飛。這時Notion只有8個人,趙伊知道必須找一位老手幫助公司擴張。他去找誰?

 

當年要給他工作,被他拒絕,後來成為他的天使投資人的Akshay Kothari!他延攬Akshay Kothari(如今37歲)當營運長。

 

Akshay Kothari也是一位傳奇人物。他後來把Pulse以9,000萬美元賣給Linkedin,成交後就留在LinkedIn工作,後來甚至搬到印度的班加羅爾,管理整個Linkedin的印度業務,底下有1,000名員工,他太太還剛剛在印度蓋了新家。

 

縱使如此,趙伊還是成功說服了Kothari加入Notion,負責業務、招募、財務。

 

這個黃金鐵三角把Notion逐步做大。2022年10月,Notion得到OpenAI的邀請,試用GPT-4。於是開始將GPT-4和其他人工智慧模型,整合進Notion。

 

2023年,Notion推出機器人功能。用戶每個月多付8美元,就能搜尋App中自己的數據。比如說問機器人:「上週某某會議的結論是什麼?」

 

趙伊認為,有了這功能,「用戶有了遺忘的自由。」

 

 

讓用戶成為品牌大使

 

Notion的快速成長,是因為這三個人,有能力慢慢開始匯集一群人。

 

一開始,用戶是自主地分享他們使用「Notion」的經驗。

 

2021年1月,一些我如何使用 Notion影片在TikTok上瘋傳,下載暴增,公司伺服器當機。

 

接下來,三個人有意識地經營用戶社群。第一步是「大使計劃」,在推特上號召全球300多名「超級用戶」組成社群,經營Notion相關的討論和活動,幾週內,上千人申請加入。

 

很快地,各種Notion社群興起,如Facebook上的「韓國Notion」、Telegram上的「藝術家Notion」。這些社群自發性地做了很多事,如把Notion的使用指南翻成韓文。Notion團隊則在旁對大使們提供協助:如搶先體驗新功能、獨家贈品、提供工作空間、經費補助等。

 

隨著Notion被企業廣泛使用,一些Notion大使開始擔任「Notion顧問」。Notion也創辦了認證流程,確保顧問所提供的服務符合Notion的標準。

 

除了大使計劃,Notion的網紅行銷也很成功。他們聯繫了社群媒體(如YouTube)上的網紅,如Ali Abdaal,邀請他們展示創意使用Notion的方法。他們也聯繫了Linkedin上大約100名意見領袖,詢問是否使用「Notion」,如果使用了願不願意談談如何使用「Notion」。

2023年9月,#Notion單月份在TikTok上的觀看次數達到了10億次。

 

 

與微軟和Google對決

 

Notion的競爭對手是微軟和Google。根據Gartner研究公司的估計,提高生產力軟體是個520億美元的市場。微軟和Google的市佔率高達99%,兩家公司共有20億用戶。

 

Google Workspace有完整的生產力工具,如Google Docs、Google Sheets,而且也都加入了人工智慧功能。2021年,Google Workspace加入「Smart Canvas」,就是衝著Notion而來。

 

而微軟的Microsoft 365歷史更悠久,新產品Microsoft Loop看起來也跟Notion很像。

 

趙伊承認,最初創業時跟投資人說他要打倒微軟和Google,是過於「浪漫」,但他依然相信,Notion的前途無量。他說:「律師也許永遠都會用Microsoft Word,但他們發現Notion後,也許會用Notion做些別的事情。」

 

趙伊今年37歲。微軟今年49歲。英雄出少年,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授權自創新拿鐵,原文見此
原文標題:來自新疆、美國創業,37歲的他如何用「Notion」,撼動微軟和Google的霸業

基金名稱(幣別)
一周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