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借鏡新加坡,開發新興再生能源融資!減碳、拚經濟五大淨零轉型戰略一次看

借鏡新加坡,開發新興再生能源融資!減碳、拚經濟五大淨零轉型戰略一次看
撰文: 台灣銀行家/林士傑     分類:綠色金融     圖檔來源:Shutterstock 日期:2024-06-26

為因應全球氣候變遷及淨零轉型的共同挑戰,金管會於2022年續推出「綠色金融行動方案3.0」,期望金融業者能加速幫助產業減碳。

減碳大作戰!五大淨零轉型戰略加速前進 

 

賴總統日前提出重要的國家五大淨零轉型戰略,包括第一,啟動第二次能源轉型,建立智慧共享的綠能戰略,加速地熱、氫能、生質能和海洋能等再生能源開發,建立綠能運用極大化及低碳安全共享的能源新結構;

 

第二,成立淨零創新科技平台,建構智慧能源、綠色製造、循環經濟,並透過碳定價與市場機制,推動數位與綠色的產業雙軸轉型;

 

第三,形塑淨零永續的綠生活,透過零浪費低碳飲食、友善環境綠時尚、節能綠建築、低碳運輸網絡等方式,推廣溝通全民以服務取代購買,落實低碳生活;

 

第四,政府建立國際資訊顧問團、產業技術服務團隊、數位服務平台、定期公布淨零相關行動指引,作為產業淨零轉型最強而有力的後盾;第五,推動公正轉型,確保在淨零轉型過程當中,政府不遺落任何產業、企業、民眾。 

 

在賴總統戰略布局之下,未來永續金融將以支持五大淨零轉型戰略目標為推動方向,並參酌國際永續發展的趨勢推動政策發展,這當中金融業所扮演的角色將更為關鍵。

 

包括共同協助新興再生能源融資、推動「公正轉型金融」、建立本土特色的綠色金融體系、強化氣候變遷風險監理落實企業碳排資訊揭露,以及積極協助中小企業減碳轉型,進一步擴大金融業永續金融業務規模,帶動民間影響力投資動能,落實賴總統打造台灣成為亞洲永續金融模範的政見目標。政策推動建議重點包括: 

 

打造台灣成為亞洲永續金融模範,監理與發展並重 

 

首先,擴大新興再生能源融資能量

 

由於地熱、氫能、生質能和海洋能等新興再生能源業者、碳捕捉技術企業,以及近期因地震受到高度重視的儲能案場開發等,初期獲利均困難,資金回收週期長。

 

參考新加坡經驗,結合公私部門資金及國際機構或企業,導入混合金融(Blended Finance)模式,結合國家保證機制,開發新興再生能源基礎設施融資,配合新型交通運輸及工業領域等公共建設,引導擴大新興再生能源應用場景,提升實際需求產能,再以銀行業及保險業結合具經驗的國際金融業者及顧問公司,強化對新興再生能源合作創新融資及設備保險等相關技術。 

 

第二,推動「公正轉型金融」

 

COP28之後「公正轉型金融」(Just Transition Finance)成為國際最新永續金融發展主流,金融業提供企業減碳轉型資金支持時,需要考慮更廣泛的因素。

 

例如逐步脫離高汙染製造業為國際共識,但在減碳推動過程當中對於員工就業及家庭生計、上下游企業、利害關係人可能受到衝擊,應該要有調適及議合等因應配套措施,銀行業並將上述納入對企業投融資條件的量化衡量因子,開發創新的投融資技術及金融商品服務,引導企業以「社會共享」為基礎進行低碳轉型,更進一步擴大至區域經濟轉型、氣候正義、自然生態、產業轉型等資金支持,推動更具社會共識的轉型金融發展,對於加速達成國家淨零轉型目標將有重要的效益。 

 

第三,建立本土特色的綠色金融體系

 

鼓勵金融業以符合在地企業特有商業模式來推動永續發展業務,並將企業減碳過程實際上所遇到的限制、困難及因應方案納入當地企業盡職調查範圍,政府協助資源整合氣候、碳足跡、能源運用情形、永續純度變化建置在地企業碳轉型資料庫,結合大企業規劃本土企業供應鏈減碳轉型計畫,並將開發在地化永續金融商品及有助提升台灣社會或環境正面影響力的投融資納入金融業永續績效指標。 

 

第四,研議氣候變遷風險監理機制

 

目前國際間對氣候風險相關資本計提、流動性風險監理、永續結合財務資訊揭露等重要規範等尚在發展當中,政策持續引導業者接軌國際永續準則迫切性相當高,而氣候變遷風險缺乏充分歷史資料且發生時間長短及影響程度極不確定,對相關氣候風險情境較難以掌握,氣候變遷風險相關監理機制已逐步推動研議,但將是較大的挑戰。

 

在永續資訊揭露方面,結合財務資料推動數位化資訊及報告平台,與財會資訊揭露更新速度趨近,有助永續資訊揭露的即時性,強化我國企業在國際上的永續能見度及聲譽。 

 

第五,重點協助中小企業減碳轉型

 

近年國際大企業對中小企業供應鏈低碳的要求越來越急迫,而政府推動公正轉型,中小企業的角色更是關鍵,中小企業的轉型資源較為不足,政府以政策引導資金協助中小企業低碳轉型,並鼓勵銀行業建立動態議合及資料分析管理機制,擴大供應鏈減碳融資適用額度、信用保證能量,針對中小企業從碳揭露到碳減量,就各減碳階段設計客製化融資商品,設計內部評等及減碳績效連結貸款利率浮動機制,增加更多元化金融服務,並以資金引導中小企業碳管理及自主減碳,全面推動轉型。 

 

永續轉型議題為產、官、學、研跨部門、跨地域、跨專業及跨世代的重大改造工程,期盼新政府的政策在永續轉型的「監理」及「發展」之間扮演資源整合協調的關鍵角色。(本文作者為台灣金融研訓院永續金融發展中心主任) 

基金名稱(幣別)
一周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