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疫情隔離世界停止運作短短幾個月,全球的碳排放、空氣與水污染都顯著下降,自然生態逐漸恢復,讓人震驚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造成自然生態如此多破壞,而若不正視氣候變化,也將產生其他極端事件造成的傷害,特別是與人類健康有關。美國公共衛生協會 (American Public Health Association) 常務理事班傑明 (Georges Benjamin) 表示,氣候變化到今天仍在影響我們的健康,尤其低收入和脆弱人群更是不成比例的受到氣候變化和疫情的衝擊。
這段時間污染的減少不足以實現巴黎協定關於氣候變化的長期目標 (科學家預估2030年之前全球每年碳排放需減少7.6%才能將全球暖化控制在攝氏1.5度),各國逐漸恢復日常活動,也讓生態保護無法持續。面對氣候變化所需的綠色行動,規模應該更大,機制應該更長遠。
有效推動改變的長遠機制,層面廣泛,包括政府政策、企業決策、金融機制和消費者意識等。其中透過經濟機制,通常是實現目標的好方法:綠色金融,用經濟手段達到綠色目標。
綠色金融,與其說是一個新的金融產品服務,其實更接近一個重新觀看世界和審視投資與金融的角度
綠色金融在投融資決策中,不再只是追求財務利益至上,必須考慮潛在的環境影響,把與環境相關的潛在回報、風險和成本融入金融決策和日常業務中,引導經濟資源,促進社會環境的永續發展。
一些歐盟領導人也擬定以綠色為主的後疫情恢復計畫;歐盟委員會綠色協議 (Green Deal) 負責人 Frans Timmermans 向歐盟立法者保證,COVID-19 後用於經濟振興方案的每1歐元,都將與綠色和數字轉型相連;英國首相強生也承諾將氣候危機作為復甦計劃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