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圖表】2050碳移除路徑圖!貝佐斯地球基金會解析成本、技術成熟度、三階段行動計畫

【圖表】2050碳移除路徑圖!貝佐斯地球基金會解析成本、技術成熟度、三階段行動計畫
撰文: 數位內容部     分類:ESG投資趨勢     圖檔來源:貝佐斯臉書 日期:2025-01-17

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基金會The Bezos Earth Fund承諾投入100億美元因應氣候變遷,近日基金會、美國能源部、史丹佛大學共同發布「2050溫室氣體移除路線圖」報告,為全球溫室氣體移除技術發展提供明確指引。

解析五大碳移除技術:成本與成熟度大評比

 

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研究,儘管全球努力推動減碳,如淘汰化石燃料、發展再生能源及遏止森林砍伐等,但這些措施效益預計在2035年前後趨緩。為應對剩餘排放和逆轉過量二氧化碳,碳移除技術成為關鍵。

 

然而,目前全球每年僅能移除不到100萬噸二氧化碳,距2050年每年移除100億噸的目標相差甚遠,未來25年需將碳移除規模擴大逾萬倍。因此,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認為氣候變遷是地球最大威脅,他投入1.5億美元購買25萬單位直接空氣捕捉(Direct Air Capture, DAC)碳權,展現對抗氣候危機的決心。

 

IPCC指出,全球推動溫室氣體減量措施的發展將會遭2035年前後趨於平緩,屆時我們將需仰賴碳移除技術顯示巴黎協議的目標。圖片來源:貝佐斯地球基金會《2050溫室氣體移除路徑圖》

 

報告指出,目前全球大部分的溫室氣體移除(GHGR)主要依靠自然為基礎的二氧化碳移除(CDR)方法。然而,面對龐大的移除需求,僅依賴自然方法是不夠的,還必須大力推動以下這些「技術型溫室氣體移除方案」:

 

1. 空氣型CDR:透過機械過濾直接從大氣中提取二氧化碳,並將其濃縮後儲存的技術方法。

 

2. 海洋型CDR:需要在水域中的運作技術,包括種植大型藻類或在開放水域培養微藻後將其沉入深海,或向水中添加鹼性材料以降低酸度並增加海洋吸收大氣二氧化碳的能力(如海洋鹼化增強,OAE)。此外,還有利用電力直接從水中移除二氧化碳的方法(如間接水捕捉法,IWC)。

 

3. 土壤型CDR:透過光合作用產生生物質,並將這些生物質加工為更穩定的碳儲存形式,如生物油、生物炭或生物建材。還包括將生物質轉化為二氧化碳並將其儲存的技術,如生物能源碳捕獲與封存(BECCS)。此外,還有利用基因工程技術,例如合成生物學讓植物生長更快、儲碳量增加、抗病蟲害能力提升等。

 

4. 岩石型CDR:利用鹼性礦物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以移除碳的方法,例如加速某些岩石(如玄武岩或其他鹼性材料)的自然反應,形成固體碳酸鹽礦物或溶解的碳酸鹽。

 

5. 非二氧化碳型溫室氣體移除:包括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等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的移除。

 

報告詳細說明,目前世界主流的5大類型的碳移除解決方案。圖片來源:貝佐斯地球基金會《2050溫室氣體移除路徑圖》

 

報告指出,土壤型CDR技術是目前發展最成熟的技術,其成熟度範圍為5到9(滿分為10),每移除一噸二氧化碳的成本介於100至500美元之間。而岩石型CDR同樣展現出不錯的潛力,其每噸碳移除的成本低於土壤型CDR,僅為100至400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業界最為熟知的空氣型CDR技術,其發展程度範圍較為廣泛,成熟度介於3到9之間,且成本相對較高,每移除一噸二氧化碳的費用為600至1200美元。

 

5大碳移除方案成本。圖片來源:貝佐斯地球基金會《2050溫室氣體移除路徑圖》

 

2050碳移除百億噸目標!三階段行動計畫全揭密

 

報告指出,為了實現2050年每年移除100億噸二氧化碳的目標,全球需要嚴格實施這三個十年階段性的行動計畫:

 

萌芽期(目前-2030年):這個階段重點在建立溫室氣體移除的基礎,包括技術開發、標準制定和需求建立,目標是到2030年達到每年移除2.85億噸二氧化碳。在這個階段,將著重於基礎研究、示範計畫的建立,以及關鍵技術的驗證。

 

採用期(2030-2040年):這十年將著重於大規模部署具競爭力的碳移除技術,目標是達到每年移除45億噸二氧化碳。這個階段需要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產業鏈的完整布局。

 

擴張期(2040-2050年):最後階段將維持每年5%至15%的成長率,最終實現每年移除100億噸的目標。這個階段將專注於技術優化、成本下降,以及全球範圍內的廣泛應用。

 

2050溫室氣體移除路徑圖。圖片來源:貝佐斯地球基金會《2050溫室氣體移除路徑圖》

 

為此,為確保計畫的成功執行,路線圖提出四大關鍵發展策略:其次是培育市場需求,通過自願性和合規碳市場為早期項目提供收入來源。第三是重視社區參與,將公平和環境正義納入考量,確保項目能獲得當地社區支持。最後是建立支持性政策框架,通過補貼、稅收抵免等措施激勵技術採用。

 

1. 加速研發投資:包括為新興技術提供資金支持,如直接空氣捕捉、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等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的移除技術,以及效率提升研究。同時,建立健全的測量、報告和驗證(MRV)系統對確保移除的可信度。

 

2. 培育市場需求:報告強調自願性和合規碳市場在推動需求方面的重要性。這些市場為溫室氣體移除項目提供早期收入來源,對擴大技術規模和維持長期部署至關重要。

 

3. 重視社區參與:報告將公平和環境正義作為碳移除部署的核心,專家指出,及早和透明地與當地社區接觸是建立信任和防止阻力的關鍵,只有確保項目能獲得當地社區支持才有可能取得長期成功。

 

4. 政策激勵與支持:政府應退出支持性政策措施(如補貼、稅收抵免和採購授權),並將碳移除納入監管系統(如歐盟排放交易體系)以穩定需求並吸引投資。

 

報告最後也指出,碳移除技術目前面臨最大的風險是政治不確定性。除了美國的政策變動外,全球還需要更強有力的國際政策框架來協調減排努力和大規模碳移除技術的部署。

 

研究團隊警告,「如果缺乏協調一致的全球行動,碳移除技術可能被誤解為減緩減碳進程的藉口,反而損害氣候目標的實現。」

 

完整內容,可參考:貝佐斯地球基金會《2050溫室氣體移除路徑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