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櫃公司第一季營收已經陸續公布。即使今年以來股市表現不佳,但營收表現仍算亮眼,加上台幣貶值的匯兌收益,可預期第1季的獲利也將不錯。例如大型權值股台積電(2330)第1季累計合併營收為4910億元,不但超過年初法說會的預估值,也創單季歷史新高;鴻海(2317)單季營收1.4兆元,也創同期新高。
只是進入第2季,由於戰爭、通膨等因素持續干擾,加上去年基期墊高,整體成長動能勢必放緩。尤其通膨高漲,對消費性電子產品需求降低,影響多數電子業的營運。例如蘋果近期下修手機出貨量,就對國內供應鏈造成衝擊。
因此,在選股方面,不妨先從第一季營收成長動能挑出候選名單,再逐一檢視去年以來成長性、題材前景,以及外資與投信法人現階段對個股的認同度,依據以上標準,《今周刊》列出16檔個股供參考。
利基型薄膜電阻廠光頡,去年下半年起打入中國電動車電池供應鏈,預估今年獲利將大幅成長。(圖/攝影組)
卡位車電 推升光頡毛利率
其中,切入車用市場的晶片電阻廠光頡(3624)可特別一提。全球電動車產業商機龐大,不少台廠都想切入此一領域,只是門檻頗高,而光頡透過持有其四成以上股權的最大股東中國風華高科(000636.SZ),去年下半年起搭上中國電動車供應鏈國產化的趨勢,主力產品精密電阻順利打入中國電動車電池廠,車用營收占比提升,並同步推升毛利率。
除了電動車,光頡原本擅長的工控領域,需求也一直維持高檔,公司為此在去年底已調漲報價20%與擴產25%因應,但訂單依然應接不暇,目前訂單能見度已看到下半年。公司表示,預計今年將再新增15%到20%產能。
光頡以往就屬於利基型的被動元件廠,由於切入電動車電池供應鏈,使得營收獲利大幅成長。從去年第3季開始,單季營收就維持8億元以上,年增率約在3成以上,而就今年第一季表現看,成長勢頭仍持續,第一季營收8.75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近4成。
法人預估,以車用電阻占比節節上升、且供不應求的態勢來看,今年光頡的每股稅後純益(EPS)可望挑戰6元,比起去年的4.04元大幅成長近5成,去年底投信也開始大舉買進,股價維持強勢,近期隨大盤回檔而拉回,可留意季線附近的買點。
供電吃緊 元晶持續擴產能
此外,今年以來台股的綠能與儲能相關公司股價都相對抗跌,主因在於國內供電吃緊,躉購電價費率區間逐年調升,去年第4季以來,各家太陽能系統廠都在加緊趕工併網,帶動元晶(6443)的模組出貨暢旺,去年第4季就轉虧為盈,今年第1季營運仍然穩步向上,加上太陽能矽晶圓、EVA(聚乙烯醋酸乙烯醋)等主要原料價格趨於穩定,元晶模組訂單能見度達下半年,今年營運表現將優於去年。
就實際數字來看,元晶第1季營收達20億元,確實攀上歷年同期新高,法人預估,全年出貨量可達10億瓦以上,全年營收可望成長五成,毛利率也有機會維持在兩位數。
樂觀預期的原因,在於產能可望持續擴增。法人分析,元晶為因應太陽能模組大尺寸化趨勢,計畫再增加大尺寸電池、模組相關產能,第2季每模組將有440瓦的產線量產,總產能將由10億瓦增至12億瓦;第3季還有每模組540瓦的新線量產,屆時總產能將提高到15億瓦。
這幾年投資市場的重心都放在電子股,其實國內眾多生技業者,仍在各個領域持續取得成果。例如,專攻免疫細胞治療的長聖(6712),近年來與多家醫院合作,利用自體免疫細胞Gamma Delta-T(GDT)從事臨床實驗,用以治療肝癌、乳癌等多項癌症,目前在國內核准項目、件數、病患採用量等都領先同業。
相關成果也已經反映在公司業績表現上,長聖除了去年起獲利明顯提升,EPS達6元,今年第一季合併營收1.23億元,年增率也高達1.5倍以上。法人預估,長聖業績今年會比去年好,並有望逐季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