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台大醫學系將採社會不採英文、醫科生也在學碳定價!ESG浪潮,青年人才正「綠」重塑

台大醫學系將採社會不採英文、醫科生也在學碳定價!ESG浪潮,青年人才正「綠」重塑
撰文: 林木興     分類:SDGs     圖檔來源:Shutterstock 日期:2024-06-18

今周刊編按:113學年大學申請入學近日放榜,台大宣布醫學系自115學年起改變招生參採考科,取消申請入學時的英文科目,但增加社會科,為將升高一的學生提供參考;隨著全球對環境保護和永續發展的重視,也有台大醫學系學生意識氣候變遷危機,選修了碳定價課程,希望充實自己在永續領域的知識與能力。

ESG坊間課程如雨後春筍 

 

民間團體或是法人機構為滿足社會需求,紛紛開設以「淨零、碳權、永續、ESG或碳管理等」為名的非教育體制內課程,在學生、畢業生或是職場青年,可能都有即將或是正在面對能力不足的職場焦慮,深怕跟不上這一波ESG浪潮、有想要報名上課再進修的念頭,但是自身卻難以辨識課程品質。

 

你可能也想看:綠領年薪破百萬?永續管理師真心話:工作沒想像的美好,盲目跟風會懷疑人生

 

因為此股職場焦慮引發的社會現象,環境部於2023年11月發出聲明,呼籲「淨零學習管道多元 個人進修慎選課程」,呼籲個人選擇坊間課程時勿被誇大不實或是錯誤引導的廣告所欺騙。 (延伸閱讀:環境部開設青年綠領專班,35歲以下免費?何時報名、課程有哪些一次看

 

全球包括台灣都面臨氣候變遷、淨零轉型、能源轉型等風險影響,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COP26於2021年藉由公正轉型宣言的簽署,強調以公正轉型協助勞工技能升級或是重塑,以便在淨零轉型浪潮中保有或是擁有合宜工作。

 

反觀我國於2023年也已經核定台灣2050淨零轉型公正轉型關鍵戰略行動計畫。

 

更重要的是,一份合宜的工作不僅消極地於勞動權利加以保障,也可以積極地對於發展權利加以促進,例如企業對於勞工因應淨零轉型職務的再設計,並且搭配相關技能的再訓練或是重新塑造。進一步而言,往前回溯的體制內教育更可以提前因應。 

 

永續能源產業正夯 青年發展機會充斥 

 

台灣充滿再生能源發展的機會,政府也已經宣示2050年,再生能源發電佔比可望達到60%以上。並且對照台灣淨零排放路徑的兩大治理基礎之一科技研發,台灣近年將極力發展再生能源相關科技研發,也需要更多的永續科學評估;另一個治理基礎為氣候法制,因為碳管制的越趨嚴格,將增加經濟部門對再生能源的需求。

 

另外,再生能源發展也將影響環境與社會,台灣需要更多的能源社會調查,以便正視永續能源課題,以作為政府施政的參考依據。而產業界也需要更多的公共關係人才,不僅熟捻能源技術也知悉能源政策,更需要與各方溝通協調的能力。 (延伸閱讀:乾淨能源獨董:不可能花好幾年等年輕人學完出師,須搭配既有專業人士轉型

 

科際整合研究日夯 可跨界與終身學習  

 

永續發展帶來的轉型風險影響深遠,不僅產業界會有ESG法律的轉型風險,政府有SDGs政策主流化的改革壓力,學術界有科學連結政策的研發需求,民間團體也亟需督促企業與政府的監督量能。

 

另外,115臺大醫學系招生捨英文科改採社會科,凸顯社會科學的重要性,或是半導體、AI、再生能源發展,都需要科技與社會的科際整合研究,台灣更有機會轉型為永續堅韌之島。

 

此外,根據國泰永續識務所於今(2024)年調查,求職新鮮人最困擾的問題依序為沒有職涯方向、沒有滿意工作、非本科系背景;依據我國教育基本法相關立法精神,教育促進的目的在於培養人對自然環境尊重,並且營造負責任的生活,以上規定將人類發展連結永續發展。而職場青年可以先找到興趣,然後逐步地累積專業、向外連結,以便轉換部門或是完全轉業。 

 

專欄作者|林木興介紹  

彰化半線人、永續法學者,東亞風險治理與法學研究,專長為科技法學、防災法學、永續治理。曾任工程師、政府法務、水權審查員,持續推廣氣候韌性、永續能源、化學安全、永續金融、ESG法制。 

基金名稱(幣別)
一周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