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為什麼女人賺夠多錢了,還是患了「金錢焦慮症」?不想當「Rebecca」,想財務幸福至少要懂這件事

為什麼女人賺夠多錢了,還是患了「金錢焦慮症」?不想當「Rebecca」,想財務幸福至少要懂這件事
撰文: 台灣銀行家/蔡佩蓉     分類:SDGs     圖檔來源:不夠善良的我們劇照 日期:2024-05-28

今周刊編按:在台劇《不夠善良的我們》第二集中,Rebecca作為自由工作者,每個月約有16萬左右進帳,不需要扶養孩子,但是她的存款竟只有60萬,而面臨到助手離職、工作負荷增加和共享辦公室租金等現實問題,使她開始思考自己的職涯發展⋯⋯

女性金融賦能 不能只做半套 

 

OECD/INFE2023年國際成人金融素養調查指出,教育不充足及就業不穩定的婦女尤其不易達到財務幸福,主要原因來自於社會對不同性別的期待及教育資源的落差。

 

許多國家傳統上仍重男輕女,女性被期待日常生活技能,而非成為家庭財務的管理者。

 

因此,當代女性面臨三大財務痛點:辨識合適金融商品的能力不足、社交媒體帶來的消費壓力,以及人口老化下生活的挑戰。這些痛點主要呈現的現象,在於女性即使有足夠收入,卻也可能因金融知識與素養不足,而再次墜入財務困難窘境。 

 

對尤努斯鄉村銀行的反思 

 

孟加拉鄉村銀行(Grameen Bank)衍生的爭議即為此問題提供了重要的實證。這個由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創立的銀行,透過提供微型貸款予婦女,讓她們有機會創業。

 

這種信貸原意在鼓勵女性自力更生和經濟自主,卻產生許多爭議:借貸不知道其背負高額利息(20%以上),更有許多女性因不懂金融,將貸款花光,甚或當作救急用的提款機,輾轉在各個借貸機構間以債養債,陷入惡性循環。

 

而非洲的實證研究也顯示,微型金融對鄉村地區窮人的收入沒有一致且顯著的提升,甚至常常有負面效果。 

 

究其原因,過去對婦女的培力多集中於如何增加收入和提高就業機會,卻往往忽略如何培養管好錢的能力,造成借款人無法有效利用這些資金來提升自己的人力資本或創造可持續的收入。

 

當借款人遇到風險衝擊或經濟困難時,往往因無力償還貸款而深陷債務。這不僅使得財務狀況變得更糟,甚至可能就此脫離正式的金融體系中,失去未來獲得金融服務的機會。 

 

金融素養賦能是女性經濟賦權先決條件 

 

有鑑於目前對女性金融賦權運動未能先了解應先培養金融素養的盲點,台灣金融研訓院於2024年3月赴紐約聯合國非政府組織婦女地位委員會第68屆年會(NGO CSW68)的平行會議中,提出了一項創新倡議,強調應以金融賦能來支持提升婦女經濟自主。

 

這是台灣首次在聯合國周邊會議中提出金融賦能的倡議,彰顯台灣對全球性普惠金融與性別平等的積極參與。 

 

讓國際看見台灣普惠金融教育的成功模式 

 

金研院院長黃崇哲在亞太婦協舉辦的會議中提出了一個重要觀點:普惠金融可以是解決世界不平等的關鍵之一,但前提是金融消費者需具有足夠的金融素養,才能妥當融入金融體系,創造一個人人都能信賴的金融環境。 

 

在這場由聯合國婦女地位委員會主辦的系列研討會中,黃崇哲深入介紹了台灣與社福機構合作的成功案例,詳細探討如何幫助偏鄉婦女建立正確的財務觀念和能力,讓她們能夠有效地儲蓄、減少債務並增加金融風險抵抗力,發揮了社會安全網的關鍵作用。 

 

紐約市立大學柏魯克學院(Baruch College)由商學院韋伯院長(Bruce Weber)親自出席,並請該校擁有20年金融素養教育經驗的海莉(Casey Halliley)教授進行分享。

 

海莉教授強調由於女性面臨性別薪酬差距且平均壽命較長,增強女性的金融素養顯得尤為重要。她指出,提供女性金融教育將有助於家庭、社區和國家的長期發展。 

 

同時呼應金研院利用創新教育模式來促進行為改變,認為增強知識、塑造態度與實踐行為是金融教育的3個核心要素。

 

就像在踢足球之前需要了解規則一樣,我們也需要了解金融平台、關係人與運作規則,並期待與金研院合作在校園內推廣。 

 

在這次活動中,各國與會者踴躍分享不同財務脆弱族群的金融教育瓶頸。

 

Bruce Weber回應現在大專院校的金融教育,應該修正透過模擬資本市場遊戲的方式來教金融知識,這些方式往往鼓勵學生採取高風險投資策略來獲取勝利,忽略了風險管理與長期財務規劃的重要性。 

 

此外,來自日本Sosako Peace Foundation代表強調,老年婦女常因不熟悉社會福利制度而面臨財務困境,從黃院長建議的社福機構合作模式,應可盡早為婦女提供金融培力,預防老後貧窮。

 

最後,在場所有與會者一致肯定,當更多的組織或個人能夠團結合作,共同推動金融素養教育普及,相信人人都能擁有財務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