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學者觀點31】打破環境保護迷思!從事生態保育,第一步要先做好監測

【學者觀點31】打破環境保護迷思!從事生態保育,第一步要先做好監測
撰文: 華藝數位/許銘軒、劉靜頻     分類:SDGs     圖檔來源:華藝數位 日期:2024-01-29

臺灣曾有蝴蝶王國的美稱,但是經歷極端氣候,濫墾濫伐種種因素,我們的世代以及更年輕的世代,已經沒有辦法看到當初被人驚嘆的地貌以及豐富生物多樣性。

在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SDG15陸域生命就提到「保育及永續利用陸域生態系,確保生物多樣性並防止土地劣化」,《SDGs主題學者訪談計畫》非常榮幸邀請到臺灣大學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學程,昆蟲專長的孫烜駿老師來與我們分享SDG15陸域生命。

 

生態中的多元角色

 

生物多樣性好像離我們一般人的日常生活很遠,但若生態中有些角色的消失可能會直接影響人類的社會,例如蜜蜂。

 

蜜蜂的授粉對於人類的農業有至關重要的影響,有科學家推估如果蜜蜂消失,會對百分之七十的農作物造成影響。但除了這些明顯造成影響的生物外,其實其他生物的消失,但也可能間接影響生態的平衡。

 

孫烜駿說:「不同的動物、植物、昆蟲等等,他們扮演的角色,對於整個陸域生態系的維持是非常重要的。」

 

在陸域生態系中要維持正常的功能,需要每個生物扮演不同的角色與功能,像植物是「生產者」,固定太陽的能量,進一步的被一些「消費者」吃,再進一步的被其他動物所吃,這是一個階層能量及物質的循環。

 

但當這些物質累積後,怎麼樣重新的回到自然界,重新被植物所利用,就要靠生態的清道夫。這些環節,幾乎是缺一不可,哪怕沒有直接影響人類社會,也會間接影響生態的穩定。接著,孫老師從他研究的專長「埋葬蟲」和我們說明:「埋葬蟲的生態地位屬於分解者,是吃屍體的清道夫。

 

因為牠平常住在森林裡面,消失大家也不會立刻感受到。但森林的元素循環就是要靠這些屍體上面的昆蟲,當埋葬蟲消失,相信會影響屍體分解的效率,進而影響到森林裡面特定的一些植物的生長狀況。」


暖化下的生態競爭

 

事實上,並不是只有嚴重到物種滅絕,或是到極端氣候的降水與乾旱才會對生態造成影響,從較小規模的環境開發就可以看到一些端倪。

 

孫教授引述近期的觀察說:「一個完整的森林,溫度條件和溫度的變化是比較穩定的,但今天如果有人為開發,它就會造成環境的整體的溫度提高,不僅如此,它的最高最低的極端氣溫也會跟著變寬,造成類似全球暖化的現象。」如此的現象之下,生態就會開始連鎖反應,長期可能會導致族群變少與生態不穩定。

 

以埋葬蟲為例,埋葬蟲適合溫度較為涼爽的環境,過熱反而會減少活動量,是一個很好的指標生物,監測大環境的溫度是不是在正常的狀態。孫烜駿老師說:「當整體的溫度提高或是這些極端的天氣出現的時候,埋葬蟲它的繁殖的能力就會下降,而它的天敵─蒼蠅,則會更有競爭力,所以在這些環境變動下,可能會導致這個物種的生存出現問題。」

 

監測:生態保育的第一步

 

面對這樣的情況,孫烜駿認為:生態保育與維護棲地勢在必行。然而並不是主觀認為物種有危機就能進行保育,棲地的維護往往需要學術上的監測證據,比如說某一個物種在這個生活的棲地中,數量是不是有逐年有下降?有了這些基礎資料之後,才能使用這些資料跟政府和相關單位溝通維護棲地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孫老師也提醒:「以民間、小尺度而言,當然可以自己照顧周圍的棲地,像有些農夫他會用友善環境的房子,或是農地旁邊周圍種環境友善的原生物種。但是大尺度的棲地維護是關乎一個物種的延續,需要推動政策,要靠政府的力量去提升。例如昆蟲的保育上,會定期開會決定保育名單,嚴格地定期追蹤數量變化,以及保育成效如何。」

 

孫烜駿也特別分享昆蟲跟大型動物追蹤的不同,通常裝追蹤器適用於壽命比較長的生物,譬如說兩三年以上的壽命的物種。但是蟲的話他們大部分的生命週期都很短,會透過定點抽樣的方式。孫烜駿老師也分享:「我們會在昆蟲的棲地放了固定的陷阱,每年觀察捕獲的數量變化,以此觀察整個族群的數量,這和一般的野生動物有所不同。」

 

熟悉昆蟲的孫烜駿老師,帶我們了解生態中的不同生物角色如何影響生態系的穩定,開發森林會如何對森林造成影響。並介紹生態保育中,監測的重要性以及監測方式的差異。下一篇專訪中,孫老師將帶我們了解臺灣的原生棲地破壞,以及棲地維護的方法與現況。

 

文/許銘軒;責任編輯/劉靜頻
DOI:10.30196/2024.0010001

 

參考文獻:

【蜜蜂減少對人類的影響專題】你知道蜜蜂正在不斷消失嗎? 

生態塔

IPCC警告:全球超過1/4土地陷入退化危機

從昆蟲的習性可以預測天氣?敢有影(kám ū-iánn)?——《解讀身邊的天氣密碼》

監測生物多樣性的熱門昆蟲

友善環境耕作怕蟲害 學者:土地好、自然有益蟲幫農民照顧農作物

昆蟲大觀園--生物族群數量怎麼算? 

花10年找到實證!中研院研究:森林砍伐衝擊生物多樣性

 

《SDGs主題學者專訪計劃》由airiti 華藝數位與 Impactio學術人才網絡平台共同企劃製作

本文為華藝數位授權,完整專訪內容請至「【職人登場31】孫烜駿談SDG15 陸域生命:監測,是生態保育與棲地維護的第一步!」,更多SDGs學者觀點請至《SDGs主題學者專訪》

基金名稱(幣別)
一周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