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ASML到底有沒有拒絕配合,有許多人已經出面駁斥,我就不多說明。但針對美中科技對戰,未來對台灣及台積電會造成什麼影響,還有「台積電會不會是下一個東芝?」的論證,我想提出我的幾點看法。
主張台積電會成為下一個東芝的人,理由是美國發動對中國的新一波禁令,全球半導體市場將「去台化」,過去日本企業東芝也是世界第一,但當東芝成為美國的國安問題後,就受到大力制裁,現在美國官員都說美國過度依賴台積電,是國安問題,那台積電恐怕就會成為下一個東芝。
我不是政治評論專家,但我跑半導體產業30年,我不同意這種看法。
美國此次目標是打中國,台灣是被美國拉著一起打中國的小老弟,至於80年代是日本登頂世界第一的時刻,那時日本已經威脅到美國龍頭地位,因此當年美國的首要目標就是打日本,兩者狀況完全不同。台積電或許會在此次美中晶片戰爭中受到些許打擊,但不可能走向日本半導體產業「被消失」的地步。
成熟製程廠商會受惠?錯!反而受害
先談台積電會受到什麼衝擊。在美國強力禁止高階晶片賣至中國下,輝達、超微的高階晶片不能銷售,這些公司高階製程都在台積電做,當然會受到影響。
但是,台積電受到的衝擊,和應材、科林、科磊等美國半導體設備商不能賣中國是一樣的,美國決心打中國,即使美國企業或聯盟廠商業績受到打擊,也完全不能阻止美國的決心。
至於成熟製程部分,10月7日的新一波禁令出來後,有些人說,大陸會想辦法用更多顆成熟製程IC,來取代先進製程產品,例如用更多顆28奈米製程IC,來取代一顆5奈米IC能夠做的工作。
另外,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也多次強調,相較台積電高階製程受到衝擊,但台灣成熟製程廠商會因禍得福,例如一些外商像高通不敢在大陸下單,會轉單到台灣,所以像聯電、力積電及世界先進這種公司,不會像台積電受到衝擊,反而會受惠。
我認為,用多顆成熟製程IC來取代先進製程產品,這種可能性不能說沒有,在某些軍事、工業、車用等市場應用是有可能的,例如最近中國上海兆芯發布新款x86處理器,此技術是由台灣威盛電子兩年前所授權的,相當受目前極缺晶片的俄羅斯歡迎。但是,這顆晶片經專家確認後,與超微10年前推出的產品功能差不多。
因此,用多顆成熟製程IC來取代先進製程產品,在某些利基產品上是有可能的,但這不會是市場的主流,產業發展不斷往前邁進,對晶片的需求愈來愈輕薄短小、功能要更強大、性價比要更高,只有靠製程技術不斷往前推進才能做到。
另外,我認為黃崇仁董事長說的只是部分事實,大陸在高階製程被禁止後,一定拼命衝刺成熟製程,過去大陸在成熟產業如LED、面板、太陽能都是全力發展並造成產業衝擊,如今為了求生存,在沒有被禁止的半導體成熟製程一定會努力爭取,即使外商不去下單,但大陸本地市場那麼大,一定想盡辦法做進口取代,本地晶圓代工廠也會盡全力把這些訂單留在大陸。
談完美中對抗對台灣及大陸晶圓代工產業的影響後,也可以談談美中晶片大戰對南韓的衝擊。其實,南韓在這波晶片大戰受到的衝擊,並不比台灣小,甚至可以說影響範圍更大更廣。
主要原因當然是三星及海力士在大陸布局很深,拿了中國許多補貼,而且南韓整體有六成半導體出口是以大陸市場為主,台積電大陸營收佔比不到一成,但美國市場則佔六成以上。南韓依賴中國市場的程度顯然比台灣深,此波受到大陸市場被打壓,對南韓的衝擊一定比台灣大。
而且,最近大家看到北韓不斷試射飛彈,南北韓緊張關係顯然也不輸海峽兩岸,三星大部分晶圓代工產能也都設在南韓,美方對三星赴美國建廠的壓力也不會小。
理由一:台積電與美國客戶是命運共同體
談到這裡,我想就可以進入「台積電會是下一個東芝」的討論了。
我想先談一下,80至90年代,美國打日本是什麼樣的情境。大家都知道,當時的日本第一,是從鋼鐵、造船等傳統產業,再到汽車、半導體等,都是全面崛起,日本GDP竄到全球第二,人均所得全球第一,股市房市大漲,一個東京的房地產就可以買下全美國,而日本也真的買下紐約地標洛克斐勒大樓。
若單獨看半導體產業,80年代的產業結構與現在很不同,當年是以記憶體為發展主流,日本DRAM產業勢如破竹,嚴重威脅到原本龍頭企業英特爾及德儀等美商公司,有一年包括NEC、東芝、日立、富士通、三菱、松下全部擠進全球前十大半導體廠之列,讓原本擁有半導體霸權的美國嚇壞了。
不過,那時的日本是全面崛起,半導體只是其中一項,其他許多產業表現也都很好,因此日本威脅到的是美國各產業的龍頭地位,因此對付日本的作法,除了在半導體政策上祭出高額關稅、扶植南韓企業外,更重要且影響更深遠的是廣場協議,逼日圓強力升值,讓日本企業陷入外銷困境,才把日本第一打下來。
換句話說,美國當年打日本,是因為日本已經強大到威脅美國,就像美國與蘇聯的冷戰,是國家對國家的戰爭,但今天美國與台灣的關係,當然不是這樣,這次美國打的是中國,台灣是被美國拉在同一陣營的小弟,而且台積電是代工廠,與美國客戶是命運共同體,沒有要取代誰的問題,與當年日本情況很不同。
若再單就半導體產業來看,當年日本與現在的台灣,在半導體產業的影響力也有不同。當年的日本第一,不只是DRAM強,從光學、設備、化工、材料等上中下游,都全面威脅到美國,但如今台積電雖然晶圓代工很強,但在設備、材料、化學等都未跨足,在美國牢牢掌控的半導體霸權中,台積電只是供應鏈中的一個環節而已。
做這麼多對比,我只是想強調,如今台積電雖然很強大,但並非當年日本給美國帶來的嚴重威脅,反而是美國主導晶片聯盟體系中的一個成員,美國對台灣的態度不可能惡意。
若過度強調台積電是美國的國安問題,甚至可能把台積電炸掉搬到美國,都是太過離譜而且天馬行空的想法,太多說法充斥著認知作戰與政治意圖,恐怕需要更深思明辯才行。
理由二:「美國打壓」不是日本半導體落敗的全部原因
另外還有一個重點不能不提,到底日本半導體產業是被美國打下去的?還是因為自己做不好而被台、韓超越的?這也是一個重要的觀察角度。
我覺得,美國當年確實用很多關稅及政策打擊日本半導體產業,但是在後續的DRAM研發與投資上,南韓以超越日本的決心及更大的投資力道切入,才是日本落敗的關鍵。
此外,在全世界從IDM(整合設計與製造在同一家公司)轉型到IC設計與代工分家的過程中,日本IDM廠也沒有轉身,處於明顯的落後態勢,讓後來的台積電、聯電等台灣公司,得以持續投資且後來居上。日本半導體產業的落敗,不能完全歸咎於美國的打壓。
最後總結一下,我認為台積電面對此次地緣政治的衝擊,當然絕對是不輕鬆的,但台積電及台灣整體半導體產業,40年來透過一點一滴的努力,建立起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矽島優勢,如今最大的威脅不是美國會給什麼壓力,而是來自對岸武統的企圖。
兩岸會不會開戰,才是台灣最大的罩門,這考驗兩岸領導人智慧,尤其是決定按下攻擊鍵的「那個人」,才是左右台積電命運的最大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