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政壇悍將 拒絕扣上女權標籤
很多人都對梅克爾的生平事跡耳熟能詳:她是基督新教牧師的女兒,成長於鐵幕以東的共產東德,持有量子化學博士學位,後來掌管以男性為主的基督教民主聯盟。2005年,梅克爾率領基民盟以些微優勢勝出大選,成功問鼎總理寶座。
一做就是四任。同期的法國總統希拉克(Jacques Chirac)已經與世長辭,當年的英國首相貝理雅(Tony Blair)已經淡出政壇,但梅克爾仍然屹立。她帶領德國撇開「歐洲病夫」的污名,引導國家走過歐元區危機和難民潮,成績有目共睹。
從科學界到政治界,梅克爾都於男性主導的世界佔一席位。她本身就是女權主義的象徵,但本人卻一直拒絕扣上這個標籤。2017年,梅克爾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時任總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和美國時任「第一女兒」伊萬卡(Ivanka Trump)出席活動時被問到是否視自己為女權主義者。她當時的回答或許讓很多人都失望了。她說:「我不想用一個我其實沒有的稱號來表彰自己。」
積極提攜女將 卻未力推性別平等
執政多年,梅克爾其實沒有特別着力推行性別平等政策。基督教民主聯盟和基督教社會聯盟的執政聯盟一直拒絕改革稅制,成為已婚女性就業的障礙。默克爾的內閣去年才同意為管理委員會設置女性成員數目的最低要求。梅克爾雖然積極提攜身邊的女性,例如接班人克蘭普—卡倫鮑爾(Annegret Kramp-Karrenbauer)以及歐盟委員會首位女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但似乎都於事無補。
談到性別平等,德國落後其他歐洲國家一段距離。根據歐盟統計局的數字,2020年,德國女性於國會和政府所佔席位比例是31.4%,較瑞典的49.6%和比利時的43.3%少得多。德國女性於職場仍然是「二等公民」,大型上市公司高層只有14.6%是女性。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德國女性較男性收入少18%,為歐盟其中一個收入差距最大的國家。
或許要梅克爾承認自己是女性主義者並不是輕易的事情。德國女權社運人士施瓦策爾(Alice Schwarzer)指,「身為女性,梅克爾遇到很多反彈」,尤其是從政初期,「她沒有預期到,所以那可能是為什麼她沒有點出她是女性作為中心議題。」她提到,梅克爾首度帶領基民盟勝出選舉時,德國還沒準備好迎接首位女總理。德國前總理施羅德(Gerhard Schroeder)甚至公開稱梅克爾「不夠格」。
開拓無限可能 臨別終認支持女權
雖然如此,梅克爾本身的出現就為女性開拓了無限可能。德國居民席爾(Maria Luisa Schill)表示:「她做了很多為其他人鋪路,現在看到有女總理候選人是平常不過的事情。這個情況不是一直都是這樣。」施瓦策爾還稱,德國有個笑話是小男孩問媽媽,男人是否也可以當總理,「一個人證明了(女性可以當總理)」,「現在沒有人可以奪去」。
可能是後知後覺,到了臨別一刻,梅克爾終於親口宣告自己是女權主義者。梅克爾9月8日與尼日利亞作家阿迪奇(Chimamanda Ngozi Adichie )出席活動時談到她對女權主義的新看法,「根本來說,從社會參與和一般生活的意義而言,這是關乎男性和女性是平等。從這種意義而言,我可以說:『是的,我是女權主義者』。」
我希望女性和男性分工變得平常,平等撫養孩子和持家……我希望不會再等百年才能達成。
德國總理梅克爾於2018年出席女性獲得投票權百周年活動時發言
也許梅克爾本來可以像爭取一椅一桌做實驗那般爭取性別平等,也許她做得不夠,但也不能全盤否定她的出現所帶來的意義。蟬聯《富比士》雜誌全球最有權勢女性多年的她用16年的時間告訴女性——她做得到,其他人都做得到。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