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認的,當今的台灣社會仍舊是個父權體制社會,社會權力更多體現在政治與工作上。我們其實不用去幻想要一下子要改變這個國家,我的原則是「由內而外、由公而私」做起。
這幾年,經常聽到女力崛起,其實「女力」從來不曾缺席,只是在某些職場被壓抑,導致她們的工作環境、薪資條件或升遷管道不如男性。經過上百年來不斷爭取,女性工作者才逐漸得到應有尊重。
在我身邊就有許多傑出的女性身居要職,她們努力工作,但經常被稱為女局長、女議員、女科長;當我們看到男性擔任主管時,卻從來不認為有什麼好奇怪的,更不會稱他為男議員、男局長或是男科長,這就是職場上的性別歧視。
讓女性願意留在職場,成為台灣GDP發展動力
你要知道,女性能夠擁有自己的事業並在經濟上獨立是非常重要的是,這不僅僅是對女性的個人影響,而且有大量研究表明,女性勞動力的釋放是推動GDP成長的重要因素。例如,經濟學研究就顯示,在未來的時間,特別是亞洲地區,如果要維持經濟成長,必須讓更多的女性進入勞動市場。
我曾經看過一個數據,過去5年在台北市登記為新公司的負責人,女性就佔了35%;過去20年,得到新創產業補助獎勵的公司中,登記為負責人的女性也佔了20%,這是個女力崛起的時代。
根據萬事達卡最新公布的「女性創業指數」(Mastercard Index of Women Entrepreneurs),在世界評比的58個城市中,台北市排名第6,同時也是亞洲第一,女性已經成為企業中的主力。我相信,善用女性的力量會讓企業變得更好,對社會也會有助益。
推動性別同酬,從市府做起
不過,台灣受到高齡化跟少子化的影響,帶來的就是16歲到65歲一般的工作人口比例相對會受到影響。按照年齡別的就業率,女性在25歲到29歲就業率達到最高,之後統計數據就開始下滑。
女性就業率下滑的原因,其實我們都很清楚,與懷孕、生產、帶小孩子有關,甚至我們把很多家事工作加諸在女性身上,間接導致她們選擇退出職場。
既然社會整體趨勢是如此,那麼要維持整個台灣的經濟發展,就要研究如何把女性留在勞動市場。這也面臨一個問題,如果勞動環境對女性是不利的,女性自然不會想要留下來,所以我們要開始建立一個對女性友善的職場。
圖/北市府推動「台北市政府性別同酬政策」,建構對婦女較友善的環境。圖片:台北市政府提供。
台北市公布了職場性別平等指標,每年表揚職場性別平等企業,目的就是讓每個企業去檢視工作環境是否有對女性比較不利的地方。
舉例來說,台灣到現在還存在著同工不同酬的狀況,老實說,女生的工作能力從來不輸給男生,但台灣女性勞工的平均薪資只有男性的85%。就算是薪資相同,在生理假、產假、育嬰假等權益上還是受到各種限制,這實在不公平。
那究竟該怎麼辦呢?我的原則一向是由公而私、由內而外,台北市有北農、漁產、畜產、花卉、悠遊卡、北捷等6大公司,我要求就從這些公司開始做起,從自身做起,先要求自己、再來要求別人。
這幾年來,台北市致力推動性別平等、消弭性別隔閡,鼓勵企業辦理與性平有關的組織與課程、給予優於法令的假別與補助,營造友善職場環境。我不敢說可以做到100分,但我認為政府應該要多做一點。
我們要給予所有女性應有的支持,就像她們始終支持著這個社會一樣。所以我們努力把各種工作環境不利的因素消除掉,讓女性更願意留在職場,成為台灣GDP的發展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