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熱探勘再突破!深鑽完整取樣連續2千公尺岩芯
除了總結至今國內地熱探勘的成果外,經濟部地質調查中心在這次論壇上,展示他們與地礦中心、工研院攜手土耳其Ortadogu鑽探公司,首次成功鑽取超過2000米,相當於4座台北101大樓長度的完整取樣連續岩芯。
這段岩芯的取得可不簡單,多家機構共花了8個月的時間,才成功克服了岩石容易破碎、鑽探困難、岩層滲漏和湧水等各種惡劣條件取得。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台灣首次取得代表大陸地殼的花崗岩樣本,對科學研究來說非常珍貴。研究團隊表示,後續將利用這段岩芯,詳細分析地底140°C的熱源通道和地熱儲集層特徵,再進一步評估深層地熱潛力場域熱能賦存量。
IEA樂觀展望:地熱超越核能與水力!驅動全球能源新格局
國際能源總署(IEA)近期發布的首份地熱報告表示,雖然地熱目前僅占全球電力需求的1%,但隨著頁岩鑽探技術越來越成熟,IEA預估,若開發成本持續下降,2050年全球地熱裝置容量可達800GW。
IEA表示,地熱能源的潛力不僅超越核能、水力和生質能,其年供電量甚至相當於目前美國和印度的總需求總和。
IEA預估,若開發成本持續下降,2050年地熱可滿足全球電力需求成長的15%。圖片來源:IEA
IEA在報告中強調,熱發電不僅供應穩定、清潔,還能有效彌補太陽能和風力發電的間歇性缺陷。更重要的是,除了能借助石油與天然氣產業的鑽探技術和設備,大規模開發地底資源,還有助於減輕能源轉型過程中的經濟衝擊。
IEA執行董事Fatih Birol對地熱能源的未來持樂觀態度。他預測,地熱能源將在2035年帶來約1兆美元(約新台幣32兆元)的投資,到2050年更可能達到2.5兆美元(約新台幣81兆元)的投資規模。
台灣擁有豐富的地熱資源,地質調查中心指出,國內地熱調查技術已逐漸成熟,多處場域的實際鑽井的驗證,也展現了驚人的地熱能量潛力。
「從大屯火山群地區的245°C高溫,東部變質岩區的花蓮瑞穗175°C、臺東延平150°C、臺東霧鹿140°C,到西部地區南投春陽120°C,」地質調查中心表示,這些數據不僅印證了台灣豐沛的地熱資源,更加速推動了產業在不同熱能情境的應用。
此外,論壇第二天安排了實地參訪活動,包括馬槽地區的探勘井場,以及位於四磺子坪的結元能源地熱電廠。
參與者得以親身體驗火山地熱能量的噴發威力,並直接了解地熱再生能源對環境的友善特性。此次活動共安排14場專題演講及現地技術交流,涵蓋各地熱潛能區的開發挑戰與創新技術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