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碳中和時代來了!遠東二當家預測「中國重工業擴產將大幅下滑」,將如何影響台灣石化業?

碳中和時代來了!遠東二當家預測「中國重工業擴產將大幅下滑」,將如何影響台灣石化業?
撰文: 侯良儒     分類:其他綠能     圖檔來源:今周刊攝影團隊 日期:2021-07-15

遠東集團旗下化學廠「東聯」,今(15)日召開股東會,由已經打了兩劑AZ疫苗的董事長徐旭東主持。被認為該集團二當家、專精化工與紡織的東聯副董事長席家宜預測,在「碳中和」趨勢下,中國重工業擴產速度,「會大幅度下滑!」

 

以紡織起家的遠東集團,共有8家上市公司,在徐旭東的佈局裡,東聯屬於上游原料的製造廠,負責生產化學纖維的關鍵原料EG(乙二醇),供應給集團下游的紡織事業,多年來,東聯、中纖、與台塑集團的南亞,並稱「EG三雄」。

 

去年受疫情衝擊需求、國際油價暴跌影響,東聯2020年營收來到187億元、年減16%,稅後淨損近11億元,換算每股盈餘為-1.2元。但今年起,東聯已由虧轉盈,第一季稅後淨利已來到近6億元,全年獲利有望走出過去兩年的低迷。

 

今天東聯股東會上,有一個關鍵字,不斷被東聯高層提及,那就是——碳中和。

 

這個議題會讓東聯高度警覺的原因在於,去年以來,已經有超過130國家宣布碳中和,連台灣的最大貿易夥伴、全球最大排碳者中國也不例外,此外,像歐洲更為了碳中和,即將在2023年啟動碳關稅,課徵高碳排產品的進口關稅。

 

席家宜指出,中國除了訂出2060年完成碳中和的時間表,更計劃在2030年,國內的二氧化碳就不能再增長,達到所謂的「碳達峰」,因此未來三到五年,無論石化、鋼鐵、還是水泥產業,「對於這些會產生巨大碳排放的產業,(產能)都會被遏止。」

 

他更大膽預估,「今後(在中國)大型的重工業擴充,會大幅度的slow down(下滑)!」屆時,過去幾年鋼鐵、石化、紡織的產能過剩情況,將出現重大的改變,從產能平衡的角度看,碳中和趨勢對台灣石化業是正面發展。

 

不過,這並不意味台灣業者就可以隔岸觀火、坐收漁翁之利。東聯總經理蔡錫津認為,未來像歐洲的碳關稅上路後,產品可能都要有碳足跡、或是低碳排放的相關認證,才能做歐洲市場的生意。

 

這個意思是,如果台灣石化業不針對碳中和尋找解方——無論是從製程端減碳,還是投資綠能抵減本業的高碳足跡,台灣的石化原料,甚至包括用這些原料製成的產品,未來可能很難賣進歐洲、或被課相對高的碳關稅。

 

然而,《今周刊》近期訪查,台灣的石化業者普遍認為碳中和是一道「無解」題,因為幾乎所有的化學反應,都需要「加熱」反應,而加熱就需要使用能源,然而目前,世界上還沒能使用綠能的加熱反應設備。

 

針對技術的瓶頸,蔡錫津卻是樂觀以待。他認為,現在距離2050年還有30年時間,當各個國家、各大企業都要往碳中和投入資源,「在這個過程中,一定會有更多新的技術不斷產生,讓人類的各個工業達到2050碳中和。」

 

從遠東集團的佈局來看,其實也算超前部署碳中和。以東聯本身,目前已經在回收製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且回收率達到八成;而該集團水泥事業「亞泥」,也在2018年成立「竹風電力公司」,投入離岸風電風場的開發,從2019至2020年,也採購了近300張再生能源憑證。

 

碳中和、碳關稅,將如何影響世界、甚至影響台灣經濟?台灣石化業又該何去何從?完整報導請見第1282期《今周刊》封面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