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台灣布建600萬套智慧電表,聯齊搶先卡位家庭能源管理商機
傳統的機械電表只能紀錄用電量,而無法紀錄用電時段,為提供更即時的用電數據,智慧電表搭配通訊系統(含通訊網路)及電表資料管理系統組成,除可記錄用戶用電情形、定時回傳電表資料外,亦可取代人工抄表。截至2021年,台灣已完成150萬套智慧電表安裝,2024年將擴大到300萬戶,但聯齊科技觀察到台灣民眾對於智慧電表的使用是沒有感覺的。
目前台電智慧電表會回傳每15分鐘的用電資訊,但消費者若要導入家庭能源管理系統,須與能源管理業者洽談安裝Route B通訊模組,透過該模組可將更細緻到每1分鐘電表總用電資訊。
「Route B是智慧電表上的通訊介面,由於聯齊做的是場域、家庭的智慧能源管理,若在家庭端聯齊沒有把Route B介面接起來,這個市場對我們來說是空白的。」聯齊科技創辦人暨執行長顏哲淵表示,聯齊選擇先投資一萬戶,把示範建立起來,放眼未來,台電智慧電表預計2030年達到600萬戶,「 一萬戶的投資,我們認為是划算的,重要的是取得台灣家庭能源管理市場的先機。 」
2020年台灣全年度用電2,330億度 住宅使用近500億度,如果每人節約1%用電量,相當於 78 座 大安森林公園年吸碳量。圖/聯齊科技
一萬戶可跨足各式各樣的低壓用戶的使用樣貌,像是家庭、中小型商辦都屬於低壓用戶,常見電壓等級為110、220kV。
但在家庭能源管理的基礎建置,一路得克服重重挑戰。在佈建上,聯齊除了要在智慧電表裡安裝Route B模組外,由於台灣住戶的電表牆有集中的問題,還要在用戶的公共場域安裝DCU(資料集中器)與4G網路,才能順利把用電資料傳送到聯齊的雲端。
為服務一萬戶,整體投資超過200萬美元(約新台幣5,400萬元),換算平均每一個用戶建置成本約5,000元,顏哲淵坦言:「光只有1萬用戶是無法回收的,目標是瞄準未來的600萬戶。」因此聯齊如何建立首波1萬用戶導入能源管理系統的成功示範非常重要,他們怎麼做?
電費預算超標會通知,建立民眾的用電感知
第一,聯齊使用LINE作為操作裝置,而非現有的APP。主要看準LINE在台灣的滲透率高,從家庭主婦到年長者都會使用,如果是直接使用LINE,也不需要額外再下載APP,少掉APP上的推廣功夫,可把火力集中在基礎設施的安裝。
第二,在使用介面設計上,以消費者習慣金額而非度數。像是每月設定多少電費預算,在實際電力使用上,預算上是否有超標的問題,若用電預算有超標,LINE也會主動推播提醒,讓民眾對於電力使用更有感知。
第三,設計「節能御守」功能,根據不同季節、電器類別提供節能建議。此外,當用戶開始使用聯齊的產品後,同時也在建立不同型態的用電行為,當有新用戶加入時,LINE可以針對該用戶類型(如小家庭、租屋客等),推播適合的節能御守,系統也會不斷地優化。
以下3種狀況,無法列入使用資格
至於,哪些用戶可能無法使用這套系統?聯齊科技事業發展經理張珮慈指出,由於聯齊必須先取得社區管委會的同意,安裝物聯網(IoT)設備,因此沒有管理者的公寓大樓會被排除在外,若公共空間歸屬處於灰色地帶,也不列入資格。
其次要看智慧電表所有權屬於誰的,台灣有些家戶屬於租賃契約,智慧電表屬於房東的,但租賃契約簽完後使用者屬於房客,「這份合約關係,台電只認房東同意智慧電表資料被聯齊讀取,」因此房客若要使用這套系統,必須取得房東的同意。
最後則是通訊,若聯齊仍無法解決該場域的通訊問題,無法將電表資訊傳送雲端,最終也不列入考量。
未來應用拓展:智慧家居調控、台電輔助服務
除了基本款的免費用電服務外,在未來將延伸到APP付費的智慧家居的能源調控。張珮慈指出,家中若有產電設備,像是中南部有安裝太陽能板,未來不會只有熱水器的供應,透過搭配儲能設備,提高再生能源自發自用使用率, 未來會變成一套從產電、儲電到智慧家居能源調控的家庭能源管理系統
或是未來隨著電動車的普及後,透過導入家庭能源管理,可以有效安排充電時間,來搭配台電的時間電價(離尖峰的電價不同),以利用低電價時充電。
未來當智慧電網裡的再生能源變多時,相較工業用戶較難即時改變用電行為,民生用戶透過減少用電度過用電尖峰的時段。甚至當未來獲得更多用戶時,還可以參與台電的輔助服務市場,「民眾不一定是拿到錢,也可能是拿到聯齊提供的禮券、紅利點數作消費。」顏哲淵說。
雖然未來在能源管理服務想像空間大,顏哲淵坦言,最先碰到的挑戰是要先取得用戶。相對日本智慧電表早已安裝Route B、且智慧電表都安裝在家裡,通訊問題不大,「台灣卻是從零開始,我們等於在做智慧電表的通訊基礎建設,」即便台灣在推家庭能源管理系統尚在幼稚園階段,但聯齊視台電佈建智慧電表為機會,「我們可能比較傻先投資,但未來這些都是我們的經驗,別人也學不走。」
※本文授權自數位時代,原文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