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26日,歐盟更正式狀告世界貿易組織(WTO),認為台灣離岸風電國產化違反國際貿易規則。經濟部長郭智輝則在9月11日回應,國產化限制已8年,「差不多了」,因此會朝開放的方向努力,希望國內外廠商能夠雙贏。
經濟部9月23日約見離岸風電3-1期、3-2期開發商,釋出只要如期併網,國產化可鬆綁訊息,被業者稱為「923之亂」。此舉也引發兩大離岸風電開發商沃旭、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大反彈,於9月26日表示,經濟部朝令夕改,政策反覆,違反信賴保護原則。
經濟部10月3日表示,3-1期因已簽行政契約,國產化政策不變;但針對3-2期,若有涉及不可歸責開發商的事由,開發商可提出產業關聯方案變更之申請,經濟部將朝「通案原則、個案審查」方式處理。3-3期國產化將朝開放的大方向考量。
本土業者:小英政府8年一路辛苦栽培起來的建設恐會泡沫化
年代《數字台灣》節目主持人謝金河找來風電開發商及供應鏈業者甘苦談,本土風電業者、世紀風電董事長賴文祥擔心,其他同業都投資數十億到百億元,水下基礎建設供應鏈廠商,整體投資更是超過500億元,若現在讓國產化鬆綁,小英政府8年一路辛苦栽培起來的建設恐會泡沫化,且嘉惠到正要起步的韓國和其他國家。
賴文祥說,923之亂後,當時他很擔心已向世紀風電採購水下基礎的CIP渢妙風場,會不會因政策變動,因為國產化鬆綁消息出來後,綠電買家也可能會想壓低購電價格,幸好最後CIP信守承諾,如期在9月30日付訂金且發出開工通知書。「CIP對國產化功不可沒。」
▲ 世紀風電董事長賴文祥。圖/《數字台灣》
世紀集團策略長林明弘補充,小英政府推動離岸風電政策就是想落實產業本土化,但中間有很多做不到之處,郭智輝部長可能立意良善,想打開這個結,但供應鏈擔心,為打開這個結,反而會造成開發商、製造商更多負面影響。
林明弘說,原來公告的內容一旦變動,反而會讓大家無所依據,「業者訴求很簡單,只希望政府照原來的規章辦事,要彈性調整沒問題!」
林明弘指出,風電是國安議題,「跟國艦國造一樣,造價很高但不能不自己造。」目前台灣在亞洲風場開發算是有領先地位,日、韓廠商十分羨慕台灣有持續穩定的風場開發,意味供應鏈有一定數量訂單,但若突然開放國產化,剛好把日韓廠商養大,等三、五年後台灣需要綠電,可能面臨買不到、或是價格很高等問題。
▲ 世紀集團策略長林明弘。圖/《數字台灣》
全球最大再生能源基金:部長個人言論造成風電概念股災、本土廠商危機
全球最大再生能源基金、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對台灣風電產業、國產化著力甚深,CIP區域總裁許乃文談到923之亂時也直言,事務官多會秉持信賴保護原則,但因為部會首長個人言論,造成風電概念股股災,甚至數家本土廠商面臨危機,銀行也要借貸給這些本土廠商,一旦斷鏈,對台灣經濟影響嚴重,不能因為個人言論,造成大家對政策的擔心,甚至質疑「這個政黨到底有沒有延續?為什麼政策不延續?」
許乃文說,CIP正在台中進行3-1期渢妙風場開發,是我國第一個脫離躉購(再生能源發電保證收購制度,躉購是由政府或台電公司以特定費率在特定年限收購所產生的電),跨入企業購售電CPPA合約新的能源轉型標竿案件,渢妙遵守政府國產化規則,也正在進行大型千億元的國際融資計畫,國內銀行及官股銀行對此案也非常正面,融資是否能到位很重要。
▲ CIP區域總裁許乃文(右二)憂心政策不延續造成的後果。圖/《數字台灣》
國產化是否造成成本高?CIP:假議題
被問到對國產化政策態度,許乃文說,CIP是歐洲最大風電開發的投資人及基金,而CIP今年內交出彰芳西島及中能2座風場準時併網成績單,甚至中能風場提前併網,也承擔台灣國產化程度最高的風場。國產化是否是第三階段區塊開發絆腳石?是否造成成本高漲的原因?是否造成風場延誤?這些都是假議題,是錯誤的消息。
許乃文舉例,CIP今年準時交付兩座風場給台灣,提供900MW電力,又做了許多國產化工作,希望大家不要被這個假議題迷惑,而是應該要看相關開發已經脫離政府躉購,進入企業CPPA模式,未來如何進一步協助台灣的護國大山們,有更高的出口競爭力。
「這個案子需要公私協力,需要供應鏈、開發商、綠電買家、國內外銀行一起參與,現在缺的就是政府積極的作為。」
2025、2026這兩個風場綠電全被台積電買走 其他護國大山買不到大宗綠電
台積電人力資源資深副總經理何麗梅10月1日呼籲,政府盡快檢討現有離岸風電規範、太陽光電亦需加快建立透明審查機制,提供足夠的再生能源。
對此,許乃文指出,2025、2026年的綠電,包括沃旭與海龍風場全被台積電買走,代表其他護國大山在這段期間買不到大宗綠電,2026年以後恐缺大宗綠電。「台灣真的不缺電,但缺綠電。」
謝金河:業者和官員溝通出現鴻溝 業者卡在半空中
「很多廠商頭剛洗下去,馬上面對颶風掃過來。」謝金河說,一句話出來可能造成銀行抽銀根,華新投資一百億設立電線電纜公司前不久才破土、洲鉅投資50億剛上樑,國內業者從無到有,在台灣創造難得的在地化產業。而目前離岸風電是綠能發展路上最明朗的,因為台灣有全世界最好的風場,又洞燭先機,進程跑得比較快,今天能有這樣的規模,要不要讓產業半途喪命,還是要繼續往前走?
謝金河指出,國產化政策變化的爭端,可能是業界和官員之間溝通上出現鴻溝,過去8年小英政府任內發展離岸發電路上,行政院有副院長沈榮津調和鼎鼐,業者一通電話很容易就解決問題,但現在行政院副院長對經濟事務不熟悉,經濟部長是半導體專家,對離岸風電產業不太熟悉,導致業者卡在半空中。
謝金河說,不管是在RE100、綠色金融或是在綠能再生產業路上,離岸風電產業是條寬闊大道,但是路障很多。部長心直口快,恐衝擊銀行體系、經濟部官員和產業生態。
▲ 謝金河認為,國產化政策變化,可能是業界和官員之間溝通上出現鴻溝。圖/數字台灣
相關報導:
一張台北港夜景照片,讓老謝憶起「世紀鋼一頁滄桑」...為何離岸風電國產化的考驗才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