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嘉義這社區靠屋頂光電,每年發萬元紅包!還贊助電動機車充電站、老人共餐

嘉義這社區靠屋頂光電,每年發萬元紅包!還贊助電動機車充電站、老人共餐
撰文: 地球公民基金會     分類:太陽能     圖檔來源:梁家瑋攝 日期:2024-01-17

面對氣候變遷以及國際產業趨勢,降低對燃煤發電的依賴,提高再生能源發電佔比勢在必行。光電是目前台灣各種再生能源中,技術相對成熟、建置時間最短的能源類型,台灣日照充足也具備發展優勢,因此是目前民間團體與政府主要推動的再生能源類型。

本文將分享德國Wildpoldsried小鎮、台北信義新城社區、嘉義大林明華社區合作社三個裝設屋頂光電的成功案例,這些案例證明不論是在城市或鄉村,緯度高或低,裝設屋頂光電都具備可行性與效益,讓你在守護地球的同時又增加額外收入。

誰說北部日照不足?台北信義新城社區靠屋頂光電年收百萬

 

台北市大安區的信義新城社區在裝設太陽能板之前,20年來花了1千多萬處理屋頂漏水,為了解決此問題,社區管委會陳有鵬主委自2019年推動屋頂設置太陽能板。裝設後,不但省去了修繕屋頂漏水的費用,每年管委會還能發給每戶住戶1萬元紅包。

 

信義新城社區有10棟大樓、每棟樓高15層、共144戶,屋頂設置了457片、面積約250坪、共147KW的光電板,每年可發出14到15萬度電,售電給台電每年為社區帶來90到100萬的穩定收入,7、8年就回本,信義新城的例子顯示日照較短的北部也適合屋頂光電。

 

事實上許多已強制實施屋頂光電的城市,例如東京、首爾、柏林、多倫多緯度都比台灣北部高、日照條件比台灣更少,面臨氣候變遷,台灣沒有理由自我設限、裹足不前。

 

除了售電帶來收入,屋頂光電的遮蔭也讓頂樓溫度下降,省下電費。在裝設屋頂光電後,信義新城頂樓住戶的室內溫度就減少了5到8度,大大減少了冷氣的使用量。(延伸閱讀:台北老房屋頂變年收百萬電廠:遮蔭、隔熱、防漏水,還為社區帶來額外收入

 

由於信義新城社區是採用高架型的太陽能板,因此太陽能板地下的空間仍可以供住戶曬衣、種植物。太陽能板的維護並不麻煩,只需要清水清洗,信義社區主委陳有鵬主委表示,太陽設備的檢修請廠商半年維護一次,至今幾乎沒遇過什麼問題。

 

嘉義大林明華社區社區活動中心在屋頂裝置太陽光電板,成為社區永續且穩定的財源。(圖片來源:地球公民基金會提供)

 

綠電社區回饋可觀!嘉義大林還集資成立發電合作社

 

在嘉義大林鎮,位於國道一號旁的明華社區,在2020年成立公民電廠合作社,由社區居民共同出資,裝設太陽能板為社區開拓財源。

 

這一切的開始起源於,2014年,社區使用了推動節能減碳、農村再生的100萬社造獎金在社區活動中心屋頂裝置了9KW高效能型太陽光電板,售電的費用不僅用於老人共餐,也為社區添購了電動公用專車與電動機車充電站。

 

有鑑於綠電為社區帶來的回饋,2020年,明華社區居民進一步集資300萬元共同成立「公民電廠合作社」。 認股方式為一股100元,每人認捐1000股,相當於10萬元。至2023年4月前,合作社總計完成兩期、八座案場建置,共54位居民加入。

 

足夠的利益誘因,是案場順利經營的主因。以投入10萬元為例,每位社員每年可分得紅利一萬元,只要台電不倒閉,保證連領20年。若提供自家屋頂裝置太陽能板,每年還有一萬元租金收入。

 

德國酪農小鎮,發出 6.8倍所需的再生能源

 

德國南方新天鵝堡附近有個名為維爾德波爾茨里德(Wildpoldsried)的小鎮,人口約2,500人,世代靠酪農業維生。但牛奶價格不穩定,村莊生活並不富裕,更因暴露在車諾比核災的輻射塵威脅下,使酪農產業雪上加霜。1998年,小鎮召開多次市民會議,決議在社區發展再生能源,自發自用之餘,還希望能透過賣電給國家,為小鎮帶來穩定的收入。

 

德國的能源村「維爾德波爾茨里德」(Wildpoldsried)。(圖片來源:君特‧穆格雷Günter Mögele副市長提供)

 

於是,數百位鎮民共同集資,在鎮內屋頂安裝太陽光電板,在牧場周圍豎起十幾座風機,並經營生質能源廠。2017年時,小鎮所生產的綠能已是全鎮所需的6.8倍!穩定的賣電收入,不僅增加居民的財富,也用來支持鎮內體育賽事、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大幅提升了小鎮居民的生活水準。

 

 

「維爾德波爾茨里德」(Wildpoldsried)是德國的能源村,小鎮所生產的綠能已是全鎮所需的6.8倍。(圖片來源:Günter Mögele 副市長提供)

 

屋頂光電環境影響小,一同連署要求政府積極發展

 

地狹人稠的台灣在尋找設置光電板的土地時,頻頻傳出侵擾生態棲地、排擠農漁產業的爭議。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民間團體與經濟部正推動「環境與社會檢核」制度,試圖引導地面型光電到較無疑慮的地方加速發展。除此之外,地球公民也要求全力推動「屋頂光電」,舒緩地面型光電的開發壓力,也可爭取更多時間,把對環境社會友善的機制建立好。

 

※全文轉載自地球公民基金會,原文見此

基金名稱(幣別)
一周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