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台達發布內部碳定價報告!每噸上萬元如何運作?周志宏親揭:瞄準這兩項商機

台達發布內部碳定價報告!每噸上萬元如何運作?周志宏親揭:瞄準這兩項商機
撰文: 台達電子新聞稿     分類:G公司治理     圖檔來源:台達電 日期:2025-02-13

今周刊編按:台灣碳費制度今年起正式啟動,全台第一個實施內部碳定價的台達電子(2308),首度發表《台達電子內部碳定價報告書》,分享公司內部的碳定價施行經驗。

台達副總裁暨永續長周志宏表示,自2021年推行內部碳費機制,首年減排13.5%,2023年進一步降39%。台達透過每公噸300美元碳費與碳基金運作,企業可加速再生能源發展與低碳技術創新,如再生電力匹配及氫能評估,推動綠色轉型並創造商機。

台達電發布《碳定價報告書》 

 

台達昨(12)日發表《台達電子內部碳定價報告書》,將公司推廣內部碳定價的實務經驗編撰成電子版專書,分享全球碳費發展趨勢、當前內部碳定價的各式應用、台達碳定價管理機制的關鍵運作要素以及階段性成效。

 

面對各國日益嚴格的氣候政策法規與客戶端的市場需求,內部碳定價制度除了落實碳排有價的觀念,可成為企業將氣候風險轉化成低碳轉型綠色商機的重要推手。

 

企業亦可善用此碳管理工具,透過書中分享的執行步驟與脈絡,結合核心發展策略與減碳目標,驅動內部行為改變,有助於對應國內碳費收取,以及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等法規的變化。

 

你可能也想看:

永續長看COP29》拆解華碩減碳藍圖、台達電生物多樣性+氫能戰略,如何開創綠色商機?

台達首座氫能實驗平台將登場!為何蔡文蔭說儲氫,比鋰電池更適合台灣?​

台達電復育珊瑚有成,新加坡主動敲門合作!助力復育10萬株珊瑚​

 

台達副總裁暨永續長周志宏表示,「面對碳有價時代來臨,大家不要一直糾結在碳要定價在多少錢,做就對了!」他強調,很多事情必須實際執行才會有答案,透過內部碳定價,企業能更清楚成本結構,進而找出節能減碳的最佳方案。

 

周志宏以台達電為例,說明企業實施內部碳定價機制的優勢。他表示,「內部碳定價是有效的碳管理機制,台達鼓勵企業將『碳排有價』的觀念在組織內部紮根,以具體的貨幣化形式將外部衝擊內部化。2021年是台達實施內部碳費機制的第一年,隔年即達到溫室氣體(市場別)排放下降13.5%的成效,2023年進一步下降39%,成果顯著。」

 

周志宏表示,台達未來十年內大致無需繳交政府碳費,主要因為台達並非高排碳企業,且2025年台灣分部將達成RE100(100%使用綠電),因此不在碳費徵收範圍內。

 

「儘管目前全球的碳費價格不一,企業可以依營運需求訂定自己的內部碳價,據此建立策略目標、配套措施與基礎建設,助力推展減碳行動,形成一個企業減碳的正向的循環。」周志宏說。

 

台達副總裁暨永續長周志宏點出企業導入內部碳定價時常見的挑戰。圖片來源:台達電

 

內部碳費每噸近萬元 台達電未來瞄準綠能商機

 

常見的內部碳定價作法包括:影子價格、隱含價格、碳費,以及內部排放交易等不同應用形式。台達2014年起即以「影子價格」為機制計算排碳對投資專案的影響,至2021年則將「內部碳費」融入管理機制,以每公噸300美元(約新台幣9,840元)的價格,比起台灣碳費初期一般費率設定在每噸新台幣300元,更是超出30倍以上。

 

周志宏表示,台達的碳定價制度運作方式,是由台達向事業單位徵收碳費,並將這些資金轉入碳基金,進一步投入再生能源開發、能源資源管理及低碳創新研發。例如「再生電力匹配程式」的開發,以及是否「導入氫能技術」的評估等。

 

舉例來說,台達子公司在2022年申請碳基金2,200萬美元投入減碳,使得2023年總碳費下降38%。簡單來說,台達透過「左手收碳費、右手投入減碳」的機制,持續推動企業整體溫室氣體排放下降。

 

此外,台達也指出,推動內部碳費機制的同時,積極有效的跨部門溝通與資源整合亦是關鍵的要素,包括凝聚目標共識、經營團隊的支持、觀念形塑、建立管理機制、以至於績效連結,都需要相關部門的協同合作。

 

未來台達將進一步規劃內部碳費機制的進階方法學,將碳費收取涵蓋範疇由目前的範疇一與範疇二,擴及至範疇三排放。同時,透過內部碳定價機制聚焦前瞻的科技研發,鼓勵發展更多創新低碳產品與解決方案,拓展綠色商機,攜手全球客戶與供應商夥伴,共同朝向全球淨零的氣候目標邁進。

 

台達企業永續發展部經理楊曼瑜分享台達內部碳定價實務經驗。圖片來源:台達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