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上市櫃永續管理師注意!永續報告書申報前,先看ESG數位平台,犯下這些揭露缺失,小心被罰100萬元

上市櫃永續管理師注意!永續報告書申報前,先看ESG數位平台,犯下這些揭露缺失,小心被罰100萬元
撰文: 就享知/詹雯婷     分類:G公司治理     圖檔來源:達志 日期:2024-07-02

金管會2024年起將擴大永續報告書審閱深廣度,若有重大揭露缺失,最重將處百萬違約金及扣分。而大多數企業投入ESG時,最為重視溫室氣體的盤查與驗證,因此導入盤查工具為首要之務,以強化內部查核效率。

因應全球ESG趨勢上漲,對企業永續資訊的重視亦隨之提升,舉凡產業供應鏈、金融投資、員工關係、品牌形象、企業發展等各方面皆具影響。像是氣候變遷相關的資料,目前已被投資人大量使用,尤其大型投資機構的使用率,竟高達90%以上。

 

依台灣法規來看,資本額20億元以上的上市櫃公司,必須在每年8月底前完成永續報告書的申報;至2025年起,將擴大為全體上市櫃公司皆需編製及申報永續報告書。

 

且為防範漂綠風險、提升上市櫃公司永續資訊品質,金管會2023年3月發布「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行動方案」,要求「永續資訊管理」納入「內控制度」,顯示碳排放數據已成為「企業財報」、「成本計算」及「風險控制」不可或缺的一環。

 

全新ESG數位平台上路,提升企業永續揭露

 

今(2024)年5月,台灣證券交易所與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共同建置的ESG數位平台正式上線,其涵蓋全體上市櫃公司的「企業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資訊」、「永續報告書」、「溫室氣體排放及減量」及「永續經濟活動」等項目。

 

主題指標擴增,提高企業高層及全體參與度

 

原本上市櫃公司需申報的「企業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ESG)資訊」,自今(2024)年起,此新平台上,也融合「永續報告書產業別永續指標」、「MOPS申報資訊」等項目,將原本7項重要主題,擴增至20項重要主題,ESG指標數也從29項擴增加至97項,顯示企業永續資訊的透明度,人們將關注更多細節,這也是未來ESG指標持續演進的方向。

 

 

新增的「氣候相關議題管理」項目中提及「董事會與管理階層對於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之監督及治理」、「辨識之氣候風險與機會如何影響企業之業務、策略及財務(短期、中期、長期)」、「極端氣候事件及轉型行動對財務之影響」、「氣候風險之辨識、評估及管理流程如何整合於整體風險管理制度」等,更是為了希望企業能積極面對氣候變化帶來的營運風險所設的指標。

 

環境面新增的ESG指標(部分)。圖片來源:台灣證交所

 

還有「使用內部碳定價作為規畫工具,價格制定基礎」及「設定氣候相關目標所涵蓋之活動、溫室氣體排放範疇、規劃期程,每年達成進度等資訊」等指標,可見ESG是需要企業全體動員的重大任務,而透過碳盤查揭露碳數據則是首要步驟,與企業執行ESG專案的規畫與設定最直接相關。

 

其實這些早在先前就已成了全球議題,並非突然被納入規範。有些企業已提早進行瞭解與準備,便能順利銜接;而尚未接觸的企業也須盡早跟上,為不落人後,得加快腳步,以利及時搭上ESG行列。

 

永續報告書若有重大揭露缺失,最重將處百萬違約金及扣分

 

此ESG新平台可協助上市櫃公司有效且具統一格式的揭露ESG相關訊息及數據,不只可精進上市櫃公司ESG資料庫,提升永續資訊揭露透明度,亦提供市場參與者投資決策及企業永續轉型參考。

 

值得注意的是,因應近期發生數起勞工與環境安全重大事件,證交所及櫃買中心今(2024)年起將擴大永續報告書審閱深廣度,上市櫃公司每5年將至少被選定為受查公司一次,並依公司所屬產業特性,採取風險基礎方法選定特定受查公司進行深入查核。

 

金管會則訂定一般性抽查20%、針對特定主題抽查5%,一旦有發生外界關注重大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案件,證交所及櫃買中心將立即抽出審閱。倘若企業經查得永續資訊有重大揭露缺失,證交所及櫃買中心將可處3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違約金,並函請企業更補正,必要時會另要求企業針對永續報告書編製流程制定改善計劃、完成一定教育訓練時數,並列為公司治理評鑑扣分參考。

 

另外,因應2025年法規範圍的更改,此平台也會於2025年推出ESG永續報告書產製功能,以輔助上市櫃公司編製永續報告書。

 

製造業導入ESG管理工具增長顯著

 

近年來在大環境變動下,不少企業從一開始的「轉型焦慮」,至今已探索出一些方向,根據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以下簡稱MIC)對製造業的調查,中大型業者著重在提高生產、供應等作業流程的彈性與恢復力,以及強化決策的速度與回應能力。

 

據統計,2024年製造業在軟體的投資首度超越硬體,比例將近四成,且有超過七成製造業已上雲,包括將儲存數據、應用軟體、業務等方面的資源遷移到雲端上進行。對於未來製造業的AI應用方向,多為改善生產方法、提升效率及增進決策能力。

 

因應金管會要求,製造業的大型業者首當其衝,須在第一階段完成碳盤查資訊揭露,因此在ESG管理工具的導入,以大型業者最為積極,使得導入率大幅提升。根據MIC預估,導入率將從2023年27.5%,成長至2024年50%。

 

至於技術投資方面,目前大多數企業投入ESG時,最為重視溫室氣體的盤查與驗證,因此導入盤查工具為首要之務,以強化內部查核效率,進而取得國際認證,符合供應鏈體系需求。

 

數位科技助企業達成揭露標準,及早因應未來挑戰

 

國際間對於企業ESG揭露的框架與範疇不斷地與時俱進,預計未來企業將面臨三大挑戰:

 

1.資訊揭露的程度將更深

 

2.資訊涵蓋的範圍將更廣

 

3.揭露的時程將更早

 

永續績效衡量面向將會更廣泛,且標準也愈嚴格,投資人對其檢視程度亦同步提高。隨著ESG揭露項目增加深度與廣度,所耗費的時間也會變長,因此需要更加提早準備,若不及時齊步循序漸進,未來可能就會跟不上而在國際行列被淘汰出局。

 

為了因應快速的變化,勢必得藉由工具來協助,所有的管理必須有數據為基礎,後續才能找到改善方向,進而設定出機制與手法。對此MIC提出三項建議:

 

1.數位科技可協助供應鏈邁向淨零

 

2.軟體物料清單(SBOM)延伸至AI模型開發與維運

 

3.跨平台管理與資料分析需求持續攀升

 

第一項最為基礎,企業可透過感測科技工具系統掌握能耗數據、分析數據、找出能耗高點、導入模型(例如數位孿生/雙生),即時監控並記錄處理,再運用數位技術追溯碳盤查及碳足跡,協助擬定減碳策略,進而優化能源使用配置、生產製程以及供應鏈調整等各管理項目。

 

在此需切記:企業欲導入新技術時,必須先做到前期盤點與規畫,以及與內部員工、供應鏈夥伴等相關利害關係人達成共識,才能順利推行。

 

而大多數企業在執行ESG最為重視「碳」系列項目,不只是常見的「減碳」,像是前述提到的「碳盤查」、「碳足跡」、「內部碳定價」等等,以及「設定氣候相關目標所涵蓋之活動、溫室氣體排放範疇、規劃期程,每年達成進度等資訊」也含括在內,這些需以科學減碳的數據應用方法依序進行:

 

1.碳盤查

 

數據化

透過安裝感測器自動蒐集數據,可減少人工費時及人為誤失,提升準確度與效率。

 

聯網化

運用機聯網/物聯網(IoT)相互串連,可直接收集機器本身的數據,掌握即時狀況,並整合各流程的數據資料,以利後續生產或管理上分析應用。

 

2.碳管理規畫與優化

 

可視化

在系統工具協作下做到即時通報,將正確的資料在對的時間,以有效的方式呈現需要的人員查看,並引導作對的判斷與決策。

 

通透化

透過早期偵測發現異常,讓數據自己說話,藉此及時發現問題,並從根因分析找出解決方法。

 

預測化

運用即時檢測及異常通報,可做到設備預測、製程預測/優化、排程預測。

 

自適化

針對預測結果進行設備參數優化及提出因應對策,例如對製程與設備進行參數優化、排程優化。並對於前饋/回饋控制與補償,例如零件衰退、進料,以及波動的補償與優化,進而讓各系統或機台自身可以自適應、自動調適。

 

鼎新在協助各行各業規畫ESG專案時,不乏發現不少企業客戶先前迫於趨勢規範而開始著手收集碳數據,但尚未完全明白上述觀念,就自行略過這些基礎,以至於不知自己收集的碳數據是否正確、與實際上又落差多少,這其實會造成一些影響。

 

例如以碳揭露資訊來看,若碳數據不正確,會連帶下游供應商及相關客戶的碳數據錯誤,且會影響到自家企業的財務投資面,包括各方利害關係人等,也可能會因無法驗證其碳數據是否正確,而在與銀行貸款時卡關了。

 

因此企業能掌握即時正確的碳數據十分重要,選擇更有效率、更精準的科技方法完成碳數據的收集與運用,後續無論是對國家的規範、客戶的要求及自身的改善精進,皆有更大的助益。

 

完成這些前置基礎後,要真正做到ESG,勢必再進一步做到數位轉型。然而數位轉型不只是為企業省時省力,更應從客戶及投資方角度著想。

 

相較於傳統投資人依憑企業財報來判斷是否投資,現今有更全面且多元的方式,因此企業必須運用數位系統整合相關數據資訊並清楚揭露,包括公開碳數據、減排計畫、抵銷行動等,這些需要依序產出,最終提高整體透明度,以利相關方獲取足夠評估企業的信息,才能達到企業獲利及留存發展的目標。

 

※本文授權自《就享知》,原文見此

基金名稱(幣別)
一周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