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沒問題,你一定可以!」張忠謀一句話催生,從被唱衰到倒閉,實驗室工程師如何打造「盟立」自動化軍火庫?

張忠謀一句話催生!這群從實驗室出來的工程師,如何花34年打造護國群山仰賴的自動化軍火庫?
撰文: 張如嫻     分類:G公司治理     圖檔來源:攝影/劉咸昌 日期:2023-08-09

34年前,盟立從工研院機械所獨立出來,但一群待慣實驗室的人根本不懂做生意。

他們如何從一家被看衰的公司,成為物流倉儲到半導體製程,都仰賴的自動化設備大廠?

走進全球最大半導體封測廠,不僅作業員繁忙,頭頂上一台台如纜車般的「天車」,也在軌道上走個不停,忙著拿起裝有晶片的黑色傳輸盒(FOUP),再運送到指定封裝機台上,它們根據事先設計好的路線運行,一台車一天的搬運里程,動輒上百公里,且得配合製程連續運轉9千小時,不能發生故障。

 

替封測廠打造上述重要自動化設備的,就是今年已34歲的盟立

 

1989年,盟立從工研院機械所獨立出來,專做機械手臂、自動倉儲系統、物料搬運車等自動化設備,目前客戶涵蓋電子代工廠廣達、食品廠義美、電商業者網家和面板雙虎友達、群創等,近年來再進軍半導體業,陸續拿下台積電、日月光的訂單。這群從實驗室出來的工程師,是怎麼讓盟立成為台灣「護國群山」仰賴的自動化設備大廠?

 

 

張忠謀約談40分鐘勸進

打開盟立創業之路

 

時序拉回1989年,工研院的機器人研發技術已屬國內領先,院內希望將成果商業化,而這項任務,就落在時任機械所副所長、現為盟立董事長的孫弘身上。「但我才剛當上副所長,又沒商業經驗,就寫了簽呈說我不適合。」

 

這封簽呈到了當時工研院董事長張忠謀的手裡,沒想到,平時開會比較容易沒耐性的他,特別約見孫弘,兩人談了40分鐘,張忠謀竟然全程和顏悅色,並告訴孫弘:「沒問題,你一定可以的。」這場會談,讓孫弘決定接下任務,帶著108名機械所員工,成立盟立,「我也希望工研院的技術能協助台灣業界。」他說。

 

雖然具備技術能力,但盟立成立之初並不被看好,甚至有媒體直接預言,公司會在兩年內倒閉。不過外界看衰其實有理,一群在工研院實驗室待慣的工程師,根本不懂做生意,開發出來的產品也不符合客戶實際需求。孫弘就曾拜訪一家電子大廠,對方卻說:「工研院做出來的東西我們不敢用!」原因就是盟立的產品都在實驗室開發,缺乏產業應用實績,沒人想當白老鼠。

 

為了突圍,盟立先從代理日本自動化設備起家,自己則當系統整合商,一面學習國際大廠如何把產品商業化。「做實驗一萬次,有一次成功就覺得自己成功了,但商用產品只要出錯一次,別人就認為你失敗。」孫弘發現,日本廠的產品,都是根據客戶需求和使用狀況設計功能,例如飲料廠的貨物都用紙箱裝,自動化設備在傳輸時,紙箱容易因摩擦力不夠滑落,因此得在機器上貼膠膜,增加摩擦力。

 

於是,盟立開始調整自家產品,還從跟原廠的交流中得知,哪些零件維修頻率較高、消耗較快、要去哪裡買,不怕客戶要用時缺貨。經過兩年改良,盟立做出第一款可以商用的自動化倉儲系統(AS/RS),第一家客戶就是廣達

 

1990年,廣達林口廠正好需要自動化設備,孫弘拜訪廣達董事長林百里爭取機會,他坦言這是盟立第一次把產品應用在業界,沒想到林百里卻爽快答應:「沒問題!我們可以做全世界最好的筆記型電腦,你一定也可以建最好的自動倉庫。」林百里的話猶如定心丸,也讓盟立在自動倉儲有了實績。

 

靠著代理與自家產品漸漸打開市場,盟立終於在成立第四年轉虧為盈,早期客戶多以物流、食品廠等傳產為大宗,直到2005年他們發現新市場——面板業

 

開發面板廠無塵室設備

營收屢創新高

 

面板廠的材料與製品既大又重,以前都是人力推車運送,但隨著消費者對面板尺寸需求愈來愈大,工廠也得仰賴自動化設備,這讓盟立看到商機。他們先從擅長的物流運輸產品切入,研發出能抗靜電的輸送帶,在加工站之間運送玻璃基板,由於品質不輸日本競爭對手、價格又比日本貨便宜,不少客戶願意買單。

 

然而,輸送帶技術門檻並不高,面對後進者的競爭,盟立又把目光看向面板廠無塵室的儲存及傳送設備(Stocker)。這是一個如移動式貨架的機器,負責玻璃基板原料、在製品或成品的儲存管理、運送,看似普通,卻非常難做。

 

一片玻璃基本的厚度只有約0.7毫米,寬卻達3公尺,比一般雙人床還大,且運送過程和存放時都不能有震動。於是,盟立把輪子改為可以吸附震動的塑膠材質,而每個輪子的行走速率還必須一致。再來,這些玻璃講求乾淨無塵,因此機器底盤得裝上吸塵器,吸走設備走動產生的微粒,上方還要有過濾過的乾淨氣流向下吹,避免灰塵揚起。

 

耗時超過3年,盟立終於在2014年,開發出面板六代產線專用的「無塵室儲存及傳送設備」;2017年則研發出10.5代線專用,能運送更大尺寸的玻璃,它不但在國內市占第一,連中國業者都主動上門。2018年盟立營收創高,就有六成來自面板廠,包括中國面板巨頭京東方、華星光電,目前當地10.5代面板廠,有3成都是盟立的客戶。

 

「既然我們可以做面板廠無塵室設備,那另一個無塵室用最多的,就是半導體。」2016年,孫弘再鎖定半導體業,投入天車系統(OHT)的研發,但是相比物流、面板用的自動化設備,半導體廠對機台的要求更嚴格。

 

例如,天車要求移動速度更快,但震動程度要更低,而且面板廠需要設備連續運轉3千到4千小時不故障,半導體廠的要求卻是9千小時,也就是每天24小時、全年無休,不但不能當機,一旦發出機台過熱、低電量等異常警報,系統還必須在30秒內自動解決。

 

所以,盟立在系統內加了人工智慧(AI)預知保養功能,讓AI從機器運作模式,預測它在未來兩、三個月可能的健康狀態,預先安排保養。天車完成後,則是連續測試72小時,確保功能正常才能出貨,就連賣出設備,還要派人進駐跟著生產,確認整個系統能穩定運作,「我們的人在裡面一到兩年都是常態。」

 

盟立一路從傳產、電子代工廠打進面板業,如今再跨入半導體製 程,每個產業用的自動化設備,都有不同需求與挑戰。

盟立一路從傳產、電子代工廠打進面板業,如今再跨入半導體製程,每個產業用的自動化設備,都有不同需求與挑戰。(攝影/劉咸昌)

 

從封測廠「天車系統」起步

挺進半導體業產業鏈

 

盟立總共花超過3年研發出天車系統,並從半導體的後端製程、也就是封測廠入門。孫弘解釋,封測廠過去都由人工搬運、手動將資料輸入電腦,直到客戶要求生產流程必須自動化。然而,封測廠房普遍老舊、高度矮,需要的天車必須特別訂製,但日本原廠又不願做,等於給了盟立機會,他們就從封測廠一步步打進半導體市場。

 

如今,盟立已成為護國群山自動化設備軍火庫,台積電、聯電、日月光、欣興等半導體業者、載板大廠都是客戶。「盟立已經不是一個只做設備的公司」,孫弘補充,公司已開始提供完整解決方案,能配合客戶需求搭配軟硬體,像是用AI檢測機器健康狀態,就替客戶避免了製程中斷的風險。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組長岳俊豪指出,台灣自動化設備技術起步較晚,在國際市場上難與日本、歐洲大廠競爭,但可以透過提供全方位解決方案,或開發新技術突圍,譬如盟立的新產品、可在地面運作的晶圓傳送設備,或如廣達旗下達明機器人的協作型機器人。

 

「科技變化太快了,以前的經驗還可能變成包袱。」孫弘說,以前的自動化設備只要寫寫程式、用電腦整合、管理製程就好,現在如果沒導入AI,「客戶眼睛都不抬一下。」對盟立來說,追著科技革新腳步既是挑戰,也是他們能有今日成績的關鍵。接下來,盟立打算往半導體前端製程邁進,同時布局中國氫能車、電子代工物流市場,「現在更要拚命地跑在前面啊!」孫弘說道。

 

盟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