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氣漫畫《路人超能100》中,條件普普的主角影山茂夫,因缺乏存在感,被笑稱「路人」,但在他體內,其實蘊涵著龐大、未完全開發的超能力。冒險途中,他靠著身邊夥伴一路扶持,逐漸找到控制這股力量的訣竅,當能量數值從0%爆發到100%時,就可幫他打敗眼前的所有強敵。
看似中二的故事,套用近年企業的「轉型冒險」上卻相符:倘若找不到正確工具、合作夥伴來協助,可能無法妥善發揮潛在的「超能」,有再好的商業模式體質,終究打不贏這場仗。
數位轉型已經轉了一段時間,想像部分中大型企業已把組織和工具準備好,是時候進入數位加速的新階段,導入市場最前沿的新技術。但攤開成績單檢查下來,表現卻不如預期,甚至出現「愈轉愈向下」的窘況。
企業找到解決方案後,可望與日本人氣漫畫《路人超能100》中的主角一樣,牽引出蘊藏已久的潛能。
根據國際管理顧問公司麥肯錫(McKinsey & Company)2022年發布的《數位轉型價值》報告,企業預期導入數位工具並推動轉型後,預期能增長的營收數字,最後平均只「收割」了3成。降低成本的效果更糟,平均只減少25%成本,而這項調查,甚至是請公司資訊長用「最佳案例」來作答的成果。明明已經付出努力,到底問題出在哪裡?
企業轉型撞牆中!深陷哪2大致命傷?
企業在轉型時,除了自己轉骨,還少不了解決方案(solution)。解決方案是指提供企業客戶一系列軟體、應用程式和服務,來優化內部流程或解決營運問題。通常有2種型態,一種屬於「買斷」或「客製化」,導入前會由專員協助評估痛點需求,和企業相關部門合作溝通,甚至協助判定分類機敏資料,一同制定出專屬方案;另一種則是產品已完成開發,能「一插即用」的SaaS軟體級服務,大多可以在基本架構上自選擴充功能,有些更彈性的方案能加入客製化應用。
你可能也想看:
一度只剩三個月現金... 機車租賃平台途你如何靠疫情翻身,協助商家數位轉型,創造數千萬營收?
金融業數位轉型,國內三家純網銀何時能賺錢?法規放寬,就有機會
企業對解決方案的需求持續擴大。根據研調機構Precedence Research報告,企業軟體服務市場規模如今已達4,800億美元,後續以11.2%的年增率攀升,將在2030年突破兆美元規模。
年增11.2%!解決方案商機上看兆美元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發布的《中小企業數位轉型報告》中,調查出窒礙難行的原因,有33.6%的企業認為市面上解決方案太多、太雜,不知道怎麼挑選使用,並且有多達44%的企業表示,因為資源不足只能「局部性投入」,導致投資報酬率極低,少於5%。
所謂「資源不足」並不代表企業經濟狀況拮据。研調機構顧能(Gartner)報告指出,2023年全球企業IT支出成長5%,其中以軟體和服務類支出的年增率最高,各達到11.3%和7.9%,代表企業投資確實持續流向解決方案,只是資源配置上有問題。
企業拚數位轉型成效差,問題出在哪?
首先是企業對系統功能的需求在進化。勤業眾信風險管理諮詢資深執行副總溫紹群分享,過去客戶想把既有作業流程自動化,後來逐漸希望這條路更順暢、速度更快、更彈性,如今甚至要能「預測交通狀況」,讓「開車」的企業老闆看到未來,甚至直接靠AI做輔助性的決策。隨著要求升高,投資金額必然提高,或為達目的須直接採用全新的解決方案,相應的搬遷成本也讓資源受到考驗。
資誠創新諮詢公司董事長盧志浩則分析,資源不足大多是不知道如何規畫這筆錢,也不知何時會花到盡頭。「數位轉型是一個旅程,很難直接說出金額和時長,它是會一路滾動、演進的。」這讓多數企業從規畫階段就卡關,既然錢準備要砸下去,勢必想趕快看見成效,在財報上也能表現亮眼成績,否則怎麼說服老闆、股東同意這筆投資?
投資路徑不好規畫,導致許多企業只能東做一塊、西做一塊,加上競爭對手也都在快速導入,「不做就來不及」的壓力之下勉而為之。企業傾向尋找短期就小有成效的的合作夥伴,或在比價後選擇和多家廠商同時合作,導致系統或功能都是局部性和碎片化,人員還來不及適應,就因為效果不彰被淘汰換新。
勤業眾信管理顧問協理辜卓洋指出,解決方案通常是從一種商業模式假說,往外發展成功能,但能解決的問題屬於點狀的,企業在接觸到一家廠商時,對方通常會講出一個完整的故事,乍聽之下什麼都能做,其實只有某幾樣是強項,其他類別可能是不夠成熟的大餅,或是等到市場有需求時,廠商才會去真正發展新功能。
因此企業必須先用網狀的思維去檢視公司痛點,同時往外搜尋需要的夥伴類型。先深入了解公司本身發生的問題屬於什麼範疇?重要性怎麼排序?問題點之間有無連帶關係?接著盤點這些點狀的解決方案,能否一個個精準對齊問題,編織成一張大網,穩穩接住企業的需求,且這張網愈大愈好,若能一次解決大部分問題,就會帶來更高的投資報酬。
除了需求深入盤點,盧志浩建議,這種看不到盡頭的轉型計畫,要像創業一樣,快速建立一個自籌資金(self-funded)機制,利用解決方案在短期內回收效益後,再把這筆資金投資下一階段的目標,即使回饋很少也要忍痛投入,讓這項解決方案的導入計畫能不斷自行演化下去,而不是無謂地燃燒投資人資金,在前期效益過低時帶來沉重壓力,阻撓長期的轉型步調。
超能養成關鍵1:流程優化
當企業了解內部體質,也建立起完整的資金運用機制,下一步需要尋找激發自己「超能」的最佳夥伴。但市場上軟體服務的種類及數量多且複雜,「現在每次有人來我們辦公室聊天,第一件事就是問『你們家在用哪套軟體?』」一名廣告行銷主管指出,大家到現在都還在想辦法摸清市場現況,深怕自己一不小心就落伍了。
《數位時代》此次將數位轉型需要的解決方案分為6大類,盤點超過100種解決方案,提供企業針對自身需求及所處轉型階段做參考。其中3大類別為「基礎題」,分別是雲端服務、行銷科技(MarTech)、未來管理,涵蓋企業內部流程優化的關鍵任務。雲端服務將確保企業底層的架構,乃至於商業模式都具備彈性;行銷科技串連企業和消費者,讓數據流通、反哺,轉化成真正效益;未來管理則協助員工和供應鏈之間的協作順暢。
這些功能是創新發展的基石。美國軟體公司Cledara每年都針對科技新創進行IT支出調查,2022年結果顯示,這些最年輕靈活、對解決方案接受度最高的公司,在經濟下行、預算有限的情勢下,仍有高達18%的資源都投入「協作軟體」的類別中,同時投入13.9%到「行銷自動化」,讓寄信、發優惠券給舊客、產出數據圖表等重複性高的行銷流程,不再是人員負擔。
偷師新創CIO!解方預算該怎麼花?
德國一家做「流程挖掘」軟體工具起家的公司Celonis內部調查也指出,繁瑣流程導致的低效率工作,可能導致企業付出慘痛的成本,損失年收入高達20至30%,因為公司裡光是接下一個訂單、收取付款的操作,都可能有數百種路徑,例如要做額外的信用查核、交貨確認、補充單據、各大部門之間來回簽核等,這項巨大痛點,也讓流程挖掘成為IT領域寵兒。據顧能統計,2022年這類解決方案創造10億美元的收入,Celonis如今估值也已高達130億美元。
麥肯錫公司全球董事合夥人譚宏指出,在尋找這類解決方案時,要特別注意是否能提升效能、優化客戶體驗,更要確保前中後台共用性,同時團隊的工作模式要有明確的「工作閉環」 ,也就是讓數據都能回傳到企業「大腦」中,反哺進來推動優化。
超能養成關鍵2:破壞式創新
至於「資優題」,分別涵蓋為企業營運管理帶來長期轉變的永續碳排管理、改變人與人之間互動模式的XR體驗娛樂,以及導入去中心化概念的Web3區塊鏈類別,將在未來5到10年成為企業持續關注的大趨勢,為商業模式帶來新的轉型契機。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長洪春暉指出,在如今經濟循環的下行階段,廠商其實不如想像中保守,反而會去尋求「破壞式創新」的投資。
摩根士丹利投資管理協成環球團隊(Counterpoint Global)也認為,在經濟放緩、股市緊張時,這類公司儘管股價可能受到短期事件影響而波動,但長期來看因為有明確護城河,累計獲利受影響較小。
溫紹群提醒,面對這些創新,最忌諱「看到影子就開槍」,哪些議題熱門,就直接投入資源進行軍備競賽。即使要做的是破壞性的創新,也必須緊抓住企業核心目標,尋找最「接地氣」的解決方案。
商研院經營模式創新研究所副所長李世珍舉例,XR技術的應用看似還在遙遠的未來,但如今已有應用可導入。例如把管理系統遊戲化,達成關鍵績效指標(KPI)就能闖關成功、發放獎勵,或人力資源系統中呈現員工的超能力屬性,結合數據圖表,讓公司知道該指派任務給哪位適合的員工。這類解方不僅能立刻提升企業對員工能力的掌握,可能在未來十年都持續為公司經營帶來助益。
3年疫情平均加快了企業數位轉型7年的腳步,這段時間與之對應的努力,正陸續驗收和檢討。初步成效即使未合預期,但以敏捷做法不斷小範圍試錯調整,更有機會走到對的位置。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案,兌現組織的潛力為實力,路人才有機會變身超人。
※本文授權自數位時代,原文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