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看到自己養的雞出現在米其林餐桌上…他依料理需求量身規劃,靠18個數據、讓小農收入多3成

岩生築見用科學化、客製化  讓小農收入多三成  他靠十八個數據養雞  賣進米其林餐廳
撰文: 陳葦庭     分類:G公司治理     圖檔來源:攝影/ 陳睿緯 日期:2022-09-28

岩生築見創辦人江宥寬將偏鄉零碎的土地轉化成優勢,輔導小農用科學養雞,發展出數十種不同的雞種,打破台灣長期以來食材限制與瓶頸,讓米其林餐廳也搶著買單。

花板上掛著保溫烤箱,地上鋪滿米糠,只見近五百隻雛雞,在約半分地大小的雞舍自由活動,牆上的電子監測設備正精準記錄這些雞隻的生理及環境變化,並即時更新到雲端資料庫。

 

如此科學化管理的雞舍,不是農畜大廠的養雞場,而是年營收千萬元的農畜業微型社會企業「岩生築見」所輔導的,屏東泰武鄉平和部落小農闇美金一起合作的私人雞舍。像這樣與該公司契作的科學雞舍,目前共有十八處,分別位在宜蘭、南投、高雄、屏東等縣市。

 

儘管岩生築見契作的土雞每年產能僅有約二萬隻,是國內土雞大廠的百分之一,價格卻因為獨特供應鏈設計高出約一成。不只如此,由於他們能為餐廳、通路業者提供專屬產區、品種、肉質、油脂、風味、重量規格等客製化服務,也吸引許多精緻、高端餐廳主動找上門合作,包含米其林一星餐廳Liberte、米其林入選餐廳台北鳥喜、Marc.L3等名店都是他們的客戶。

 

「岩生築見的出現,讓台灣餐飲業者有了創造差異化的可能。」台北鳥喜料理長陳育安如此評價。

 

「大家都在用相同品規的雞肉,很難料理出不同的風味。」一位不具名廚師點出台灣長期以來的食材限制與瓶頸,而主打「微型生產單位」,利用偏鄉零碎土地就能小規模養雞的岩生築見,正好可以解決這項痛點。

 

分析十八個變因

打造養雞雲端數據庫

 

產地到餐桌,串起土雞供應鏈,打造全台灣唯一的客製化土雞系統的,是一個從未有過餐飲、農畜經驗的年輕人江宥寬。

 

時間回到二○一七年,當時年僅三十五歲的他辭去世界展望會的工作,和同事一起創業。目標是發展出一套可複製的經濟模型,幫助偏鄉家庭在有限的工時、勞動力和土地條件下,長久增加穩定收入。

基金名稱(幣別)
一周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