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了解組織真實需求為何?
這是最難也最簡單的一步。難的地方在於組織越大,利害關係人以及組織層級也就越多,越不容易找到真正的答案;但意外的是,簡單的心法就是「減少介紹、打開耳朵」,這適用於組織內外部的提案者,在聆聽的過程當中,很容易出現重複出現的關鍵字,以及組織內部過去的脈絡。
以去年開始與星展合作的案例說明。最一開始,活化認養的大港墘大公園成為永續公園為主要目標,但是如果忽略了組織整體ESG策略就會容易見樹不見林。
因此我們做了更多的討論與調查,除了針對專案窗口外,也同時橫向針對其他部門的夥伴進行對談。逐步了解星展銀行整個台灣、整個國際的ESG大方向主軸為:低碳、減塑以及零剩食。
必須將潛藏在「專案需求」底下的「組織需求」挖出來,才能將三個方向的變成課程設計的內容配方。
最終共同決定的方向:「設計低碳、減塑以及零剩食的親子永續課程,每月持續在大港墘公園當中傳遞永續理念,讓親子在玩樂當中一起產生共好行動。」方向同時具備:公園活化、ESG方向以及潛在希望接觸的客戶。
第二步:以「專案的KPI如何寫入報告書?」的角度思考
過去「為善不欲人知」的思維需要調整,正是因為「為善」,所以更應該讓更多的人知道,才能改變整個產業朝向永續方向改變。
而曝光的方式除了最基礎的公關曝光和文章的觸及率之外,最能夠直接帶來影響的就是永續報告書。
因此思考KPI或是數據的呈現,絕對不是市儈,或是為了符合主管/業主的期待而已,更是將好的作法讓更多的人知道。
回到星展的案例,為了達到活化,我們選擇了不容易達成的作法:每個月都在公園舉辦永續課程,因為長期持續的影響,遠比一口氣煙火般舉辦大型活動還要來得細水長流,雖然數據相較沒有那麼漂亮,但卻是真實的影響數據:每個月影響15個家庭,在日常生活當中產生改變。
此外,我們也規劃了課後問卷確認每個家庭對於永續議題的認識程度是否提升。
第三步:在經費預算下哪些做得到?
最後才是執行層面的思考,很多人錯將這步當成第一步,甚至是唯一規劃的一步,但其實這一步才是最不需要想的一步。只要上述兩點都想清楚了,剩下的只有兩個命題:
1.在有限經費下哪些事情做得到?
2.能夠達成這些規劃的專業團隊有誰?
我們從過去執行的經驗當中,試著從特色公園與親子友善環境出發,並從不同ESG角度切入「除了偏鄉還可以做什麼?」開始著手設計相關永續親子課程,親子課程很多團隊、講師都可能知道怎麼設計,但是能夠從自然素材以及玩的過程當中認識永續、感受永續,甚至將永續視為可以行動的方針,就不太容易了。
作為組織的橋樑溝通者,夾在外界廠商報價以及上頭主管期待的中間,除了確認廠商執行能力以及報價是否合理之外,也需要「管理」主管的期待,畢竟同樣的經費,誰都想做到更多KPI對吧?(笑)
專欄作者|玩轉學校林哲宇介紹
林哲宇,過去任職社工師,現任玩轉學校共同創辦人。從小因為注意力不集中,遇見一位好老師,因此志業成為用生命影響生命的助人工作者。對永續教育有強烈使命,期許持續以議題串連教師與企業,向下紮根,將永續精神帶給孩子,為未來打造一個永續、溫暖的良善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