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讓孩子遠離不良少年,能防止校園割喉案重演嗎?校方、老師還能做什麼才可能系統性解決問題

讓孩子遠離不良少年,能防止校園割喉案重演嗎?校方、老師還能做什麼才可能系統性解決問題
撰文: 玩轉學校/林哲宇​     分類:S社會責任     圖檔來源:pexels 日期:2024-01-11

2023年底發生在新北市發生了一起嚴重的校園暴力事件,一名國三學生遭另一名學生割喉不幸身亡,這起事件引發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特別是在如何防止校園暴力和提高學校安全。

台灣創新教育團隊「玩轉學校」共同創辦人林哲宇​認為,對校園暴力事件的回應不僅僅應該停留在傳統的法律和心理健康層面,更應該融入ESG思維,以確保提出的解決方案能夠深刻而全面地影響社會和環境。

爬梳了許多網路上的內容,許多KOL與相關非營利組織,紛紛提出了各種不同解決方案回應事件,例如:強化法律與懲罰:認為應該強化對未成年犯罪的法律懲罰,以嚴格的法律手段來遏制類似的校園暴力事件。

 

也有人提出關鍵在於心理健康和輔導,認為應該提供更多心理健康資源給學生,包括定期的心理健康檢查和諮詢服務,以預防潛在的暴力行為。

 

不可思議的相似:遊戲中的劇情竟在現實世界上演

 

除了將這些非行少年拒於千里之外,身為同班同學,還有沒有其他的選擇?

 

割喉案讓我想起了過去與陳永泰公益信託委託設計專案,與獲得傳善獎的機構(財團法人台北市基督教勵友中心、善慧恩社會慈善基金會、中華民國更生少年關懷協會、財團法人慈懷社會福利基金會 、財團法人台中市私立張秀菊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共同設計的遊戲——讓青少年認識這群非行少年的孩子的生命經驗,培養同理心。

 

遊戲從一則暴力衝突新聞開始,從社區到學校開始沸沸揚揚討論非行少年的行為,帶學生了解社區每個人的心聲,及主角的困境。

 

是始終如一堅持自己的立場?還是開始用不同的方式溝通,思考自己還能多做一點什麼?

 

事件發生後,重新爬梳當時執行專案時決定關鍵行動與設計遊戲階段環節,意外發現,遊戲當中發生的故事,和現實世界當中發生的真實事件就在現實世界上演。

 

沒有ESG策略思維,可能無法帶來改變

 

當時在與委託單位討論針對非行少年產生相對應的ESG行動時,我們重新拿出了當時共同規劃的改變理論,重新確認「若我們要回應這個議題,我們應該產生的關鍵行動為何?」,我們扣緊的當初規劃的策略目標:「讓兒少接觸更多社會議題,拓展生命視野,培育生命更加富足、更善良的下一代。」

 

為了達到這樣的目標,需要讓關鍵行動的「遊戲設計」緊扣「拓展生命視野」,讓學生透過永續種子老師執行課程後,開始拓展對於「非行少年」的生命經驗想像,而非單純「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校園安全宣導計畫或是心理諮商輔導。

 

並不是說安全宣導與心理諮商輔導的服務無助於問題的解決,而是要核對自己組織規劃的「關鍵行動」是否與最初開始執行ESG計畫時設立的「影響力願景」與「策略目標」相符合,才能夠讓後續追蹤的成果、效益、指標非僅淪為數據,計算活動場次與人數而已。

 

設定ESG策略的燈塔,才能找到恆定指南針

 

再回到ESG專案當中的案例,若要達成影響力願景,必須讓學生理解非行少年的生命經驗,因此遊戲從家庭和社會環境切入,透過扮演影響故事主角的關鍵角色,從而理解家庭教育、加強班級溝通以及創造更和諧的社會環境的重要性。

 

有了燈塔(策略目標),就不會因為急於追求數據或是上級的要求,而選擇了錯誤的關鍵行動,讓可能長達數十年的ESG方案流於形式,或是雜亂無章持續尋找不同合作單位,只為了要尋找到「ESG方案的亮點」

 

記得,解決組織在意的關鍵社會問題(重大性議題),比起亮點還要來的重要得多,也才能真正系統的解決問題。

 

相關資源:非行少年議題遊戲免費下載教學資料,請點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