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臉書牆上的篩選機制,比你媽還了解你?資訊餵養時代的省思:人工智慧越強大,危機越大?

臉書牆上的篩選機制,比你媽還了解你?資訊餵養時代的省思:人工智慧越強大,危機越大?
撰文: 蔡其昌     分類:S社會責任     圖檔來源:達志 日期:2020-11-30

在疫情壟罩下,相較大多球賽是像NBA,進行沒有現場觀眾的閉門比賽,台灣球迷真的很幸福。

 

在疫情壟罩下,相較大多球賽例如NBA,進行沒有現場觀眾的閉門比賽,台灣球迷真的很幸福,我前陣子到球場看了中華職棒總冠軍賽,最近又去看台灣新職籃聯盟P.League+球賽,看現場的感覺真是沒話說,就是讚,熱血沸騰。不過當我沉浸在熱血賽事時,我卻出現一個有點跳TONE的想法,有什麼事情是科技不能取代的嗎?我會去看一場機器人棒球賽嗎?

 

最近有韓國電視台推出了AI主播,而且是以當家女主播金柱夏為原型,電視台認為「可以在發生災難等緊急情況時,迅速向觀眾播報新聞內容,還可以一天24小時持續工作,節省大量人力、時間和費用成本。」我特地上網找影片來瞧瞧,還真分不清楚誰是本尊、誰是AI,太流暢、太逼真了!我就跟一位體育主播朋友開玩笑,你選對了,球賽隨時變化,轉播需要臨場反應,AI學不會啦。

 


 

不過,我擔心的不只是科技會帶來失業,我覺得還更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在利用科技的時候,不要只開心於得到什麼,也要小心會失去什麼,尤其是科技可能衝擊民主與自由的價值。

 

這真的不是危言聳聽,因為科技進步,尤其是資通訊科技,有兩種前所未有的強大功能,一種是能夠取代人力,一種是能夠預測人類行為。取代人力就是如同前面提到的AI主播,預測行為則是當今被廣泛運用的大數據,但不論是哪一種,如果我們毫無保留的依賴科技,恐怕不但沒替人類解決問題,還反讓人類陷入麻煩。

 

現在凡事都能變成「智慧」,像是智慧機械、智慧醫療、智慧交通、智慧觀光、智慧城市,就拿智慧城市來說,我們重點總是放在怎麼用科技「提升效率」,幫助生活更便利,比如在公共空間大量裝設影像設備,以建構智慧交通,但是即使真的提升了效率,我們也製造了更多問題,甚至導致威權復辟。20年前票房大賣的電影《全民公敵》,當時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監控情節,現在可是已經活生生在真實世界上演。

 

著有《被科技綁架的智慧城市》的數據科學家班・格林就提醒過,要「確保科技和應用能促進民主價值」,而且「最根本的問題並不在於我們可以如何利用科技讓公民生活更有效率,而是我們可以如何利用科技讓公民生活更有意義。」 

 

再說越來越強大的大數據演算分析,對人類社會的潛在衝擊,更不能小看。

 

當你在網路上看完一篇跟永續發展有關的文章,可能待會臉書牆就會出現再生能源新聞,或是電動機車廣告,當然這樣投其所好並沒有錯,也很讓人舒服,可是當我們被餵養久了,我們也逐漸失去了自我決定權,我們的選項已經在潛移默化下被受限、被決定,甚至也強化跟複製特定的社會價值,這非常不利於一個民主社會該有的多元性。

 

所以,不管是用科技替代人力也好,預測人類行為也好,雖然科技幫助很大,但是我們都不能讓科技反客為主,成為我們的主人,替我們做主,更不能讓科技成為政府及企業的監控工具,這不是一個我們所希望民主、平等、公正的永續發展社會。

 

最後回到我一開始的疑問,那有什麼事情是科技不能取代的嗎?我想,其中之一就是運動員「不放手,直到夢想到手」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