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廚餘養豬高風險!黑水虻成循環經濟解方:更安全、更減碳,還能創造35億產值

廚餘養豬高風險!黑水虻成循環經濟解方:更安全、更減碳,還能創造35億產值
撰文: 石正人/台大昆蟲系名譽教授、《黑水虻大軍實現低碳永續夢》作者     分類:E永續環境     圖檔來源:石正人提供 日期:2025-11-20

非洲豬瘟風暴持續狂飆,全民心驚膽顫二週後,終於解禁,可以吃到豬肉了。「然後呢」?或許這段期間對廚餘氾濫難以招架、或許認為廚餘養豬兼具資源回收再利用的經濟價值…,似乎相關部門仍考慮延續廚餘養豬的政策?!

廚餘養豬千百年,為什麼現在不可以?

 

過去,廚餘養豬可說行之千百年,為什麼現在就不可以?關鍵應該是,往昔的廚餘養豬大都是自家廚餘養自家豬,傳播風險很小,且容易掌控,問題不大。現今的廚餘則是清潔隊挨家挨戶的收集,只要有一家有病源,就很容易傳染開來,而且很不容易查到病原出處。

 

廚餘確實是寶貴的資源,隨意拋棄未免暴殄天物,而且焚燒也會產生危害健康的戴奧辛,並造成焚化爐提早損壞退役。

 

至於如何處理廚餘才是最佳的資源循環?國際上早已有標準答案了:聯合國環境規劃署2025年4月出版一本近百頁的「黑水虻轉化有機廢棄物指引—給決策者、企業家、操作者」專書,鉅細彌遺詳述如何利用黑水虻處理有機廢棄物。

 

聯合國糧農署2024年也曾發表論文,指出黑水虻是一個革命性的廢棄物處理方法,且可以增進糧食的供應及改善缺水問題。

 

黑水虻成蟲。圖片來源:石正人提供

 

黑水虻解決廚餘,經濟、健康、減碳又快速

 

一、從經濟面看

 

以台灣為例,全年台灣大約產出70萬噸廚餘,用黑水虻來處理,大約可以產出10萬噸的鮮蟲,其用途:

 

(1)當成飼料,以一公斤20元計算,約有20億產值。

 

(2)用來萃取生質柴油約1萬噸,以一公斤30元計算,也有3億元。

 

(3)可產出約25萬噸蟲蛻及蟲糞,是優質的有機肥料,以一公斤5元計算,也有12.5億元。以上加總計算就有約35億元的產值(如表一)。

 

 

 

表一、70萬噸的廚餘經黑水虻轉化後可生成的產物及價值

 

二、從健康面看

 

黑水虻是一個天然的滅菌釜,他的幼蟲中腸pH值是2,約略和人的胃酸相同,具有很強的殺菌效果。諸如非洲豬瘟病毒(只能在pH值4~9的範圍生存)、禽流感病毒(只能在pH值6~8範圍生存)等,都無法生存於黑水虻。

 

此外,黑水虻體內還有很強的抗菌肽,更可殺滅外來的病原。根據科學研究顯示,黑水虻取食有機廢棄物後,就算其中有些病原,也會被殺滅90%以上。

 

黑水虻幼蟲可吃掉大量廚餘。圖片來源:石正人提供

 

三、從減碳面看

 

黑水虻處理廚餘比堆肥方法減少約70%的二氧化碳排放;溫室氣體排放,甲烷(CH4)約減少600倍,氧化亞氮(N2O)約減少1,200倍。

 

最新一期的永續發展期刊(sustainability, 2025)報導,在新加坡的社區,過去採用傳統廚餘焚燒,每噸廚餘碳排放(kgCO2eq)約665。後來採用去中心化的就地及時以黑水虻處理廚餘,並用鮮蟲來餵雞養魚,蟲糞用來種菜,取代傳統的飼料及肥料,平均每噸廚餘的碳排放量驟降到 -24.8。

 

黑水虻在幼蟲期,除可處理廚餘,蟲體也能餵雞養魚。圖片來源:石正人提供

 

去中心化就地即時自動化飼養,帶來多元效益

 

從操作面看,黑水虻的飼養已經可以使用自動化設備:一天處理2~4噸(1~2萬人平均產出)的廚餘,所需面積不到10坪,只要一個操作人力,每天用電不到10度。

 

期待台灣能夠如同新加坡,採用去中心化的處理方式,普遍於各社區或各鄉鎮清潔隊,就地且即時的處理廚餘,減少廚餘長距離運送的燃料、排碳及腐敗可能,善莫大焉!

 

所以,豬肉解禁,「然後呢」?綜合以上各種分析,建構黑水虻產業鏈,用更經濟、安全、低碳、有效的方法,來解決廚餘,甚至其他有機廢棄物(例如如禽畜糞便、污泥、食品業的下腳料等),遠比繼續用廚餘養豬,甚至為畜牧業排遺大費周章,實在效益猶如天壤之別。

 

更何況,可避免年產值高達2,000億的台灣養豬產業,因為廚餘衛生管理而處於高風險的邊緣!

 

黑水虻的飼養已經可以使用自動化設備。圖片來源:石正人提供

 

有待環境部、農業部與經濟部修整相關法規

 

目前,若要導入新加坡經驗,台灣的相關法規制度,還缺乏最後一哩路的些微現代化更新。有賴環境部、農業部與經濟部摒除本位主義,通力合作、全面盤點商議,建構完整的可行依據。而跨部門的協調溝通,最需要諸如政院高層、政委、國發會等專案參與,減少空轉…。

 

很遺憾,小小的最後一哩路,卻是年復一年的擱置爬行,看不到隧道口。走筆至此,真是無限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