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台灣廠務技術發展的重要推手之一,張陸滿與漢民集團副董事長許金榮、台積電營運暨廠務副總經理莊子壽三人,從2013年攜手驅使SEMI成立高科技廠房設施委員會誕生,並於2021年推動台灣高科技廠房設施協會成立,讓台積電、聯電等晶圓代工業者,能夠和設備、材料業者共同研發。
以台積、聯電為主要研究對象
許金榮指出,這當中減少廢棄物、往零廢發展,是「(成立高科技廠房設施委員會)一開始就有想做的。」張陸滿說明,廠務一方面要供應讓半導體產線使用,極高潔淨規格的水與化學品之外,也需要處理生產晶片後,產線產生的廢氣廢液。
張陸滿透露,廠務研發過去並沒有獲得足夠的重視,「2006年回來台灣後,我跟莊子壽都認為,要把高科技建廠的技術提升。」
這位曾經在1976年工研院與RCA合作的半導體計畫中,負責晶圓廠建設的核心人物,便與莊子壽兩人一同拜會許金榮,並連繫聯電、友達、群創、旺宏等多家業者,在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的支持下,成立專注廠務技術研發的高科技廠房設施委員會,「我們成立平台,研究台積電、聯電等業主,都會有的共同議題。」
從農用廢棄物轉製活性碳
這當中,就包含如何提升回收再製品的研究。張陸滿舉例,從半導體製程所需的超純水,當中會使用到的活性碳,台積電就有積極探索從農用廢棄物,轉製成過濾用活性碳的技術。
對於零廢技術的應用,莊子壽格外重視透過協會平台分享。「台積電團隊蠻常在協會上,講關於零廢的應用。」台灣高科技廠房設施協會理監事之一、創控科技董事長王禮鵬表示,不論是晶圓廠或供應商,在協會中的夥伴都很關注台積電分享的零廢進展,也會思考導入應用的可能性。
而去年十一月商轉至今的台積電中科零廢中心,則是廠務技術革新的一大指標,「海內外的專家學者來參訪,直說『太神奇了,怎麼能將循環經濟做到如此』。」莊子壽如此說道。
「當晶圓廠製成進入2奈米、1.4奈米,廠務也要跟著調整。」張陸滿指出,台灣近年磨練出來廠務實力,讓台積電即便遠赴美國建廠,仍以超高效率完成晶圓廠興建,並成功進入量產,「隔壁的英特爾相同時間動土,但現在台積電已經要蓋第三座(美國)廠了。」
從建廠到晶圓廠運作的持續升級,張陸滿強調如今台灣在廠務領域的發展,已在國際間展現實力。
延伸閱讀:廢棄物再生商轉半年 廠務一把手揭心路 台積打造零廢生態圈 用挑剔帶夥伴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