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轉型情境
全球能源危機推動煤炭和天然氣價格大幅上漲,導致再生能源在全球各地與燃煤和燃氣發電相比更具競爭力。很多國家和地區正加快綠色能源轉型的步伐,以强化能源安全。
經濟轉型情境假設各國沒有採取其它新政策來加快綠色能源轉型。在這一情境中,與沒有發生轉型的基準情境相比,再生能源的快速增長和交通運輸行業的電氣化,將使全球能源相關排放在2050年減少約一半。由於風電、太陽能和電池技術的成本在過去十年大幅降低,這些技術在不需要額外補貼的情況下,憑藉自身優勢就可以勝出。
在經濟轉型情境中,到2050年風電和太陽能在全球發電量中占比約為三分之二。未來30年內預計全球新增發電裝機容量23TW,其中風電、太陽能和電池儲能占比將達到壓倒性的85%。到2050年,電力部門排放減少57%;受道路交通領域向新能源汽車的轉型推動,交通運輸業整體排放減少22%。全球煤炭和油氣消費量均將在未來十年內達到頂峰,其中煤炭將很快見頂,然後開始下降,油氣則分別在2028年和本世紀30年代初出現類似走勢。
然而,綠色能源雖快速增長,但經濟轉型情境離本世紀中葉實現淨零,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到2050年,儘管排放量將減少29%,但不具備碳捕捉裝置的煤炭和油氣燃燒,每年仍將向大氣排放246億噸二氧化碳。這將導致全球升溫達到2.6攝氏度,無法實現《巴黎協定》的目標。
圖1:經濟轉型情境中各種燃料的一次能源消費規模
來源:彭博新能源財經
注:其它再生能源(Other renewables)包括發電業中的所有其它不可燃再生能源,如水電、地熱和光熱發電。
淨零情境
在淨零情境中,隨著綠色發電、電氣化的快速發展,以及一定規模的碳捕捉與封存和氫能的應用,我們的模型顯示,到2050年,全球升溫將被控制在1.77攝氏度並實現全球淨零。
從化石燃料發電轉向綠色能源,是對全球減碳貢獻最大的因素,占2022-2050年減碳總量的一半。交通運輸、工業流程、建築和供暖將穩定地使用低碳電力,這對減碳的貢獻位居第二,占該期間減碳總量約四分之一。
其餘減碳來自需求端的能效提升和回收利用、氫能、生質能源以及碳捕捉與封存,合計約占減碳總量的最後四分之一。儘管發揮的作用相對較小,但這些技術需求的增長仍然顯著。碳捕捉與封存能力從2021年的約4,000萬噸,增長到2030年的17億噸,到2050年將達超過70億噸。氫用量增長逾四倍,從目前的9,000多萬噸主要以化石燃料為基礎的氫,增長至到2050年約5億噸的綠氫。
在淨零情境中,各國將採用不同路徑實現淨零轉型。已開發國家如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和澳洲在2030年前將實現碳排放量的快速下降,而開發中經濟體如印度、印尼等其他地區的排放預計將繼續上升數年,並在此後幾年迅速降低。中國將走自己的轉型路線,融合了已開發和開發中經濟體的轉型特徵。
加速轉型的關鍵舉措
我們基於“淨零排放探路者”(NetZero Pathfinders)倡議開發的框架,建議決策者和民營部門的相關人士投入到以下六個關鍵行動領域中:
‧ 加速成熟氣候解決方案的應用
‧ 支持新型氣候解決方案的發展
‧ 管理高碳排行業的轉型或淘汰
‧ 創建合理的氣候轉型治理結構
‧ 支持新興市場和開發中經濟體轉型
‧ 擴大關鍵材料的供應
圖 2:各類技術對化石燃料燃燒所產生二氧化碳的減排作用——淨零情境與未轉型情境的對比
來源:彭博新能源財經
注:“未轉型”情境(No transition)是一種假設與事實相反的情境。在電力和交通運輸行業,該情境將當前燃料結構維持在2021年的水準不變,排放量與預測的能源需求成比例增長。對於所有其他行業,淨零情境(NZS)的反事實是經濟轉型情境(ETS)。“綠色電力”包括再生能源和核電。“生物質能”指電力行業以外的直接使用。“能效/回收利用”包括航空、航運和建築領域的需求側能效提升,以及工業領域的更大程度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