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權自創新拿鐵,原文見此。
創新點:回收旅館肥皂,用切肉機和「大同電鍋」再生
1.把廢物利用「規模化」
客人住進旅館房間,打開新肥皂。一兩天後check out,沒用完的肥皂怎麼辦?美國一年,就這樣丟了200萬塊肥皂。
同時,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數百萬兒童因為缺肥皂和衛生教育,死於肺炎和痢疾。
美國人Shawn Seipler想同時解決這兩個問題。
2009年,他創辦回收、重製旅館肥皂的非營利組織「Clean the World」。
13年後,「Clean the World」收集8000家旅館的肥皂,包括萬豪(Marriott)、希爾頓等國際集團。
13年來,他也「生產」了7000萬塊肥皂,送到127個國家。
他成功地把一件善事「規模化」。怎麼做到的?
2. 用切肉機和「大同電鍋」做肥皂
「Clean the World」的規模不是一夕造成的。他們一開始也很寒酸。
Shawn Seipler是佛羅里達人,本來是一名電子商務軟體公司的銷售副總裁。他在全美做銷售,常住旅館。一晚在旅館內用肥皂洗手時,福至心靈,打電話問前台:「這些肥皂後來到哪去了?」
「都扔了!」前台說。
這三個字,開始了他的創業旅程。
2009年二月,Shawn成立「Clean the World」。他一無所有,只能靠家人和朋友幫忙。他住在佛羅里達南邊的奧蘭多,和侄子開車到奧蘭多機場旁的旅館收集肥皂。然後回到自家車庫,坐在塑膠桶上,拿著削馬鈴薯的刀,把舊肥皂的表皮削掉,算是初步清潔。
接著侄子用切肉片的機器,把肥皂切成一片片。再來他們用美國牌子的電鍋煮肥皂片。像煮紅豆湯,還撈起表面的泡泡,提高鍋內肥皂的純度,直到肥皂被煮成糊狀。然後他們把肥皂糊放進自製的木頭模具,隔夜風乾,第二天再切成適當大小。 他們把第一批貨捐給當地公益團體。然後帶著2000塊肥皂到中美洲最貧窮的國家:海地。 他們走進一座教堂,裡面有一萬人等著領肥皂,他們帶得根本不夠!
於是不久他們帶著更多肥皂去海地,佛羅里達的電視台對他們的行程感興趣,跟拍報導。紐約的全國電視網看到,播了出來。他們得到全國曝光,開始朝正規軍邁進。
3. 請員工對肥皂「輕聲細語」
他們搬離車庫,借用朋友倉庫的角落。很多旅館看到電視報導後跟他們聯絡。他們開始設計機制,讓旅館能把肥皂寄到倉庫。2010年一月,海地發生大地震。對海地有特殊情感的Shawn,加速擴張腳步,搬進第一間倉庫,並用專業機器製作肥皂。
但畢竟他們的原料跟一般肥皂不同,於是倉庫中有一群「肥皂細語人」(soap whisperers),會用手來檢查感覺原料的濕度。他們也把成品送給第三方檢測,確保符合衛生標準。
「Clean the World」接下來快速成長,在英國、荷蘭、香港、多米尼克共和國設立辦公室,處理美國以外約1000家旅館提供的肥皂。
除了地域上的擴展,「Clean the World」也延伸到肥皂以外的其他產品,如旅館清潔包(牙膏、牙刷、肥皂、洗髮精)的回收和再製。2017年起,他們把清潔包提供無家可歸者。如今已有3萬3千人受惠。
另一產品是回收的塑膠水瓶。這類難度較高。因為把大小不同的塑膠瓶分類、清潔,是大工程,但創造的環保效應,比肥皂更大。
4. 在疫情中「軸轉」
2020的新冠肺炎疫情,嚴重影響旅館生意,連帶影響到「Clean the World」的原料來源和善心捐款。他們遣散了80%的員工。
因應捐款減少,他們不得不像創業公司一樣,開始「軸轉」,另闢財源。他們推出「肥皂救命箱」(Soap Saves Lives),供個人和企業購買。箱內有材料可DIY做成清潔包。個人和企業可把DIY做清潔包當作是家庭或企業活動。做完後,捐給當地公益組織,協助抗疫。
隨著美國疫情減緩,「Clean the World」慢慢雇回員工,如今已達疫情前的60%。
回收肥皂簡單、易懂。我們知道後會覺得理所當然,過去卻沒人想到。「Clean the World」想到、做到,而且做出如此規模,值得所有企業和非營利組織學習。
延伸閱讀:
哪裡有最多的企業家人才?到監獄裡去找吧!非營利組織 Defy Ventures 用「第二次機會」培訓更生人,把紐約大毒梟變成扭轉人生的企業家!
職場最重要的新本領:「串連力」!看這位創業家如何串連科技、製造,和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