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台灣溫室氣體來源9成來自燃料燃燒,為達到淨零排放,2050年電力需求增幅超過50%,政府規劃的電力配比為再生能源60~70%、氫氣9~12%、火力發電搭配CCUS(碳捕捉與封存再利用)為20~27%、抽蓄水利1%,其餘難以消減的二氧化碳約2250萬噸由森林碳匯抵減的方式達到淨零。
從階段性里程碑來看,政府規劃2025年不興建新的燃煤電廠,2030年風力、光電累積裝置容量達40GW,2040年新售車輛全面電動化,2050年100%新建築物及超過85%建築物為近零碳建築、再生能源占比超過60%。
政府規劃2025年不興建新的燃煤電廠,2030年風力、光電累積裝置容量達40GW,2040年新售車輛全面電動化。
再生能源占比超過60%,搭配低碳火力發電、儲能穩定供電
因應2050年淨零轉型計畫,政府初步規劃2030年投入近9千億元預算,這些預算很大的比例用在再生能源及氫能2107億元、電網及儲能2078億元、低碳及負碳技術415億元、節能與鍋爐汰換1280億元、運具電動化1683億元 。
政府預估投入淨零轉型,可促進經濟成長,帶動民間投資。第一改變高進口能源依賴,從2021年進口能源高達97.4%比例,2050年降至50%以下,2030年將帶動民間投資逾4兆元,空汙量預估2030年較2019年減少3成。
政府定調2050年再生能源極大化,2050年太陽能目標累積40~80GW、離岸風電累積40~55GW,由於再生能源具有間歇性問題,政府仍規劃一定比例的火力發電低碳化,採天然氣搭配碳捕捉技術,以及無碳燃料包含生質能及氫能,並強調核電不納入電力規劃。
之所以再生能源配比規劃60~70%,而非更高的90%,國發會主委龔明鑫表示,台灣地狹人稠,設置光電的土地資源有限,未來以提升能源轉換效率為目標,像是太陽能板更換材料、離岸風場葉片加寬來提升能源轉換效率,代表需要的土地面積也會減少。
再生能源越多,同時需強化能源系統韌性,包含擴增再生能源電網基礎設施及儲能設備,儲能除了設立抽蓄水力發電外,還包含2025年規劃1.5GW化學儲能裝置,以及再生能源搭配儲能等規劃。
除推動再生能源外,政府也將節能納入12項戰略規劃之一,經濟部次長林全能表示,從製造業、商業服務業來推動,製造業7大部門已成立工作圈,已將節能納入減碳路徑;商業服務業則規劃2030年燈具100%採用LED燈,達到節約能源。
電力年成長2%納入規劃,龔明鑫:推動淨零,電力不會不足
國發會主委龔明鑫表示,去年啟動淨零路徑規劃後,共舉辦57場溝通說明會,工商團體6場,公民團體4場。對於外界擔心推動淨零轉型造成「電力不足」的風險,龔明鑫說明,已留有每年電力成長空間,包含產業與運具電動化,長期來看,電力成長預估2%、正負0.5%,足以支撐產業未來發展。
此外,企業因應國際供應鏈要求使用綠電,未來是否有充足的綠電可以購買?龔明鑫表示,目前綠電較大比例被台電公司買去,主要是台電有減排的需求,「現在正值綠電過渡期,待2025~2027年再生能源大量釋出後,會保有一定比例給中小企業。」
針對企業徵收碳稅,環保署署長張子敬表示,《氣候變遷因應法》預計4月底報到立法院審議,未來無論是碳盤查、碳費徵收,都會採取「以大帶小」的模式執行,降低對中小企業造成的衝擊。
龔明鑫強調,台灣是國際貿易經濟體,淨零是呼應國際趨勢,還有歐盟碳關稅等議題,現在國際大廠訂單都要求一定比例綠電,甚至零碳要求,淨零轉型勢在必行。
※本文授權自數位時代,原文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