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獲《未來生活實驗室》授權轉載,原文:環保葬是什麼?5種環保葬(樹葬、花葬、海葬、灑葬、植存)一次介紹
台灣現有的5種環保葬,不只是讓自己在離世後回歸自然,也是環保愛地球的一種方式!
環保葬是什麼?
環保自然葬的概念在國外行之有年,當人死亡後,以火化的方式將遺骸燒成骨灰,不過不立墓碑、不造墳墓,也不會放進靈骨塔,不做永久的設施,讓遺體回歸大地,避免環境破壞、節省土地資源,達到生態環境的永續發展。
環保葬又分為:樹葬、花葬、海葬、灑葬和植存,以自然景觀代替過去的墓碑和墓園,讓死亡不再只有哀傷的情緒,雖然沒有替逝者留下實體的實體居所,不過卻達到了「回歸大地」,也能減少傳統喪禮、祭拜造成的環境破壞。
公墓內+土埋
樹葬/花葬:將骨灰裝進可分解容器,再埋入公墓內,並在上方種植樹木或花草,自然分解後便會成為植物們的養分,台灣目前以樹葬為大宗,提供花葬的地點較少。
公墓內+拋灑
灑葬:直接將骨灰灑在公墓內的泥土或植物上,不過為了避免風吹導致塵土飛揚,現在灑葬多以將骨灰直接埋進土內的方式進行。
公墓外+土埋
植存:在公墓外政府規劃的區域內,將骨灰從骨灰袋倒入土內,並以花瓣和泥土覆蓋。
公墓外+拋灑
海葬:將骨灰研磨再處理後,在政府規劃海域內,直接拋灑於海中,或是放進可分解容器中,再拋入海中,過程中能以鮮花花瓣取代冥紙。
海葬流程
依各縣市規定提出海葬申請,辦妥出海登記,確定海葬日期(須考量天候因素,並避開颱風期間),搭乘遊艇至法定可拋灑骨灰的海域。當船行駛至港口防波堤外6千公尺以上的合法拋灑骨灰海域,將骨灰(骨灰盒)拋入海中。記錄骨灰拋灑地點的經緯度,以便日後追思。拋灑骨灰後,以花朵、花瓣或花束,取代焚香及燒冥紙,眾親友默禱祝福,恭送骨灰沉入海中,完成海葬儀式。
環保葬的好處
環境永續:沒有墓碑、墳墓等永久設施,土地可以循環利用。
友善環境:骨灰直接在土壤內更好分解,也能達到生態循環。
減少污染:聯合公祭、線上祭拜,減少傳統焚香燒金的污染。
環保自然葬
環保葬屬於新興的殯葬方式,和傳統的方式不同,不過雖然少了牌位和墓碑,但讓逝者成為大自然的一部分,更能夠隨時感受到他們的存在,在清明節掃墓時,看到的也會是花草樹木,或是美麗的海景,慎終追遠不再受時間、地點限制,同時也能環保愛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