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改建養豬場,從實踐「三零」開始!

改建養豬場,從實踐「三零」開始!
撰文: 黃育徵     分類:E永續環境     圖檔來源:攝影/吳東岳 日期:2020-03-18

20210906編按:非洲豬瘟再度入侵台灣,政府防堵之餘,更應該以宏觀、長遠思考的角度,趁此機會帶動養豬業者轉型升級,甚至進而創造一個更能符合循環經濟趨勢的產業新模式。

前台糖董事長黃育徵是台灣循環經濟的傳教士,在他任內,台糖東海豐養豬場、與東和鋼鐵合資的東糖沼氣發電廠,均成功地加值為沼氣發電廠,正足以作為台灣執政者思考如何帶頭啟動循環產業政策、綠能產業的先行示範。

去年他在《今周刊》發表「台灣養豬產業轉型計畫」一文,便已呼籲政府應率領相關國營事業,大刀闊斧地帶著民間業者積極轉型,此時舊文新讀,格外值得體會。

自二○○五年開放算起,台灣從歐美進口的豬肉持續成長,至今每年已達約九萬公噸。本土畜殖業者該如何因應?台灣政府除了須掌控政經、社會與外交的影響外,更要為全民健康把關,讓台灣肉品自給量穩定安全(security)、品質健康安全(safety)。

 

面對進口豬叩關,政府應該引導畜殖業者「路不是走到盡頭,只是該轉彎」的正向意義,攜手合作找出,隱藏在囤積許久、錯綜複雜問題的背後,其實是許多的轉型契機。

 

讓國產豬肉成為國人的首選,是畜殖產業最根本對策。這仰賴業者的實際行動,讓國人了解以下四點:

 

一、相信國產豬肉的品質是高質、安全與可信賴的。

 

二、肯定畜殖業者具落實友善環境、社會關懷的決心。

 

三、認識畜殖產業可發揮社會、環境、就業與經濟等多元價值的潛力。

 

四、看到畜殖業者不斷地「尋求卓越」責任感與行動力。

 

關鍵第一步,就是改建養豬場,讓養豬產業「零浪費、零排放、零事故」,成為具有資源完全利用、食品安全、友善環境、動物福利以及現代化經營等特質的場域;除了販售豬肉,也能販售能源與肥料等,落實「畜殖產業循環網絡」的願景,可看以下三點:

 

五、將豬糞尿從汙染變成為有商業價值的生質資源。

 

六、投資先進的共消化處理設施,生產具有經濟與環境價值的綠能沼氣、天然沼渣與沼液肥料、工業用二氧化碳。

 

七、豬舍導入光電、風電與雨水收集設施,加上隔熱、節水設計,不會再造成環境汙染,更降低碳排與耗水等外部成本,也避免地方紛爭。

 

畜殖業者更要投資培育相關技術與經營人才,以提升農場的專業化管理,強化防疫、安全、衛生、環境等風險控管,提供新世代豬農一個可期待的職涯與生活。

 

轉型無法一蹴可幾,但是面對進口豬肉的競爭與時間壓力,我們別無選擇,只有立刻行動。正如美國文豪馬克.吐溫(Mark Twain)所言:「要超前的祕訣就是馬上開始!」

 

延伸閱讀:

全豬零浪費 創造「新農業循環網絡」

國企領軍 官民合力打造「台灣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