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宜蘭深溝村,有一間名為「穗穗念」的綠色餐廳,主理人朱美虹在深溝出生、臺北長大,二十年前回歸故鄉開始農村生活,對食物、風土與文化的深刻探索,愛上當地隨節氣慢步的生活方式,於是在這間店裡,用來自隔壁田裡的米,搭起都市與鄉村、傳統與現代的橋樑。
COP30觀點》聯合國氣候大會 COP30 即將於下週在巴西登場,將聚焦全球如何兌現減碳承諾、填補氣候氣候資金缺口。台灣科技媒體中心今(4)天特別邀請國內學者專家剖析本屆 COP30 的核心議題與台灣的氣候行動挑戰。
COP30背景》距離聯合國氣候峰會COP30 開幕僅剩不到一週,會前氣氛卻比預期低迷。今年適逢《巴黎協定》簽署十週年,原本應是各國檢視減碳進展、更新NDC的關鍵時刻。然而,截至目前,確認出席的各國領袖仍不到 60 位,較往年明顯減少。美國總統川普因再度退出《巴黎協定》,白宮已表示美國不會派任何高級官員參與。
聯合國氣候大會 COP30 將於11月中在巴西登場,全球將檢視《巴黎協定》十週年來的減碳進展。台灣公民社會也以行動回應,由台灣氣候行動網絡、地球公民基金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媽媽氣候行動聯盟等10個氣候團體共同發起的「為氣候而走」遊行,11月1日在台北市府前登場。 遊行以「建構永續與世代正義」、「強化國家安全與自主」、「深化民主與多元文化」三大韌性主題為核心,提出12項具體訴求,呼應 COP30 關注的 NDC3.0 與氣候調適議題。
4月剛上任的韓國李在明政府展開首波改組。10月1日起,大部分能源業務將併入環境部,成為新的「氣候能源環境部」。 這是韓國首度讓能源業務脫離產業部門,轉入環境部門,目標是加速能源轉型,推動碳中和。然而, 評論者擔心能源價格因此上漲,以氣候為重的整合也可能傷及生態保育。新部會可能陷入「四難困局」,難以在氣候、能源、環境多項任務間取得平衡。
再生能源發電具有間歇性,過剩的電力該如何有效儲存?利用地下鹽穴儲氫或許是個好解方。英國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早在1972年就開始利用地下鹽穴儲存氫氣,至今運作已有半世紀。 如今,隨著英國能源公司SSE宣布新一輪地下鹽穴儲氫計畫,這項低調的技術也被重新推上舞台。英國皇家學會指出,要實現2050年淨零目標,必須依靠大規模、低成本的氫氣儲存方式,而地下鹽穴正是其中最具潛力的解方。
2025 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Energy Taiwan)與台灣國際淨零永續展(Net-Zero Taiwan)29日在南港展覽館登場,元晶太陽能執行副總廖偉然表示,今年推出打破全球太陽能模組最高抗颱紀錄的模組,並通過測試能抵抗 17 級颱風,而明年將鎖定美國、日本市場力拚轉虧為盈。
環境部22日首度公開「2050台灣循環經濟路徑圖」草案。環境部估算,循環經濟貢獻1/3綠色產值,創造10萬個就業機會。環境部草擬的2050年循環經濟目標暫定為,較2020年資源生產力翻倍、人均物質消費量降三成、循環利用率提升至2.5倍。正式版本最快明年底提出。
隨著環境意識抬頭,全球不論是大城市或小鄉鎮,都紛紛往「零廢棄」的目標前進,從日本上勝町,到義大利的卡潘諾里,都提供了值得學習的創新作法。
根據 Circle Economy 與 Deloitte Global 共同發布的《2025 年循環落差報告》(Circularity Gap Report 2025),全球經濟中被回收再利用的資源比例正持續下降。報告指出,全球每年使用的 1,060 億噸原物料中,僅有 6.9% 被回收再利用,較 2015 年下滑了 2.2 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