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連海洋專家都不看好 這位全職媽媽成功做到「這件事」!

撰文:呂佩芬日期:2021-06-07

陳映伶,山海天使環境保育協會秘書長,從2013開始珊瑚復育行動,她想讓下一代的孩子看到海洋原有的美麗樣貌,用土法煉鋼的方式種植珊瑚,從一開始不被看好,到後來成功受到學者、專家的支持,一路走來陳映伶只想著一件事「如果我玩海,不為它做一點事情我是在消費它,而這麼多人類在消費它,海洋生物很快就會因此消失。」

 

學習潛水而發現海洋之美

 

陳映伶在過去從事媒體記者與品牌公關,原本是一位職業媽媽的她,兼顧著工作與家庭,直到她發現自己沒有時間好好地陪伴孩子成長,錯過許多與他們相處的重要時光,毅然決然選擇回歸家庭,當起全職媽媽。但這也讓陳映伶發現,自己竟然失去了「玩的能力」,開始決定去接觸大自然,選擇擔任潮間帶導覽志工以及發起淨灘活動,在淨灘的過程中她發現,海灘上總有撿不完塑膠垃圾與廢棄物,更不禁擔心起未來的孩子們,看見的是怎麼樣的海洋景色,讓她決定要好好地守護這片美麗海洋。

 

之後開始接觸學習潛水,就在潛水的過程中發現海底世界真的好美,充滿著五顏六色的珊瑚以及魚群悠遊,沒想到她的潛水教練卻說:「其實,20年前的海洋比現在還更美。」這番話也讓陳映伶感到震驚,我們的海到底怎麼了,更在她的心底埋下為海洋復育的種子,計畫透過自己的力量重新找回那片美麗海洋。

 

先是擔任海博館的志工,學習到專業的海洋生態知識,陳映伶發現珊瑚是影響海洋的重要關鍵,珊瑚的存在就像是海底的熱帶雨林,提供魚群良好的棲息空間,重現海洋的美景,應該從源頭去解決問題,陳映伶雖然不是海洋專家學者,但對於海洋生態卻充滿熱情與使命感,踏入未知的陌生領域,毅然決然一頭栽下去開始「復育珊瑚」計畫。

 

 

(圖/珊瑚媽媽陳映伶,是一位全職媽媽)

 

廢棄九孔池 成珊瑚復育之家

 

開始找尋復育的空間,在偶然的一次機會發現廢棄了九孔池,少了人為的破壞與影響,池子裡頭的珊瑚竟意外地生長得很好,還有不同的魚群自在悠遊,儼然成為一個小型的海洋生態系,讓陳映伶意識到尋找一座九孔池進行珊瑚復育是一件可行的計畫。她笑說自己是傻傻地做,一開始以為種珊瑚就跟種花一樣,甚至連潛水教練都不看好,更對她說「妳太瘋狂」,因為連一般的專家學者都不敢輕易嘗試復育珊瑚,陳映伶只憑著一股傻勁就決定去做。

 

最後成功在東北角龍洞找到一口廢棄九孔池,正式開啟了珊瑚復育計畫,附近的池主甚至在一開始也質疑陳映伶的動機,「種珊瑚是能夠賺錢嗎?」、「九孔池不是應該養有經濟價值的物種?」面對各種質疑,陳映伶選擇一步一步慢慢做,用了兩年的時間,到後來成功復育珊瑚,這些原本不看好她的鄰居池主們,還會幫忙宣導這個九孔池是專門用來復育珊瑚的,呼籲遊客不要擅自闖入並破壞到珊瑚。

 

身為陳映伶的潛水教練也是珊瑚復育夥伴的教練彭坤鋒,分享20年前尚未開發的龍洞灣美景,周遭海域沒有被破壞,生態資源豐富,一直看著海洋漸漸地變了樣貌,當他一聽到陳映伶要復育珊瑚,二話不說就決定協助她,因為他認為「台灣是海島國家,海洋生態變得這樣,是非常可悲的事情。」在彭坤鋒的眼中,陳映伶是個很有衝勁的人,在合作的過程中也與她一起學習成長,更直言「從認識映伶到現在,她的熱忱一直都沒有變過,甚至做得更多。」

 

(圖/陳映伶於東北角龍洞灣的九孔池,進行珊瑚復育)

 

教育與復育並行 鼓勵更多人加入行動

 

台灣珊瑚種類非常豐富有將近六百種,而在陳映伶的九孔池中,復育珊瑚挑選在地、容易生長的種類,像是鹿角珊瑚、軸孔珊瑚、雀屏珊瑚等硬珊瑚類大約30種左右,他們在7年間已經嘗試復育過30種珊瑚,一開始利用珊瑚剪枝綁在鐵架上,但鐵架容易鏽蝕斷裂而不易修復,後來更研究出用棉繩的方式,利用更少的資源以及對環境破壞降到最低的方式,成功復育珊瑚。

 

在2019年將九孔池中的珊瑚,種植到北海岸龍洞灣的外海,生長情況穩定,也沒有受到破壞或是被海流給帶走,陳映伶更計畫在未來可以打造出一條珊瑚廊道,讓潛水教練帶著學員,透過潛水活動了解珊瑚的生長方式以及復育的情況。而陳映伶所創辦的山海天使環境保育協會與企業合作,更在2021年初與台達電子一同投入東北角珊瑚復育工作,預計要在未來的三年內,復育出近千株的珊瑚種苗、培育潛水志工等計畫。

 

陳映伶唯一的信念就是「希望未來的孩子們,都能繼續看見我看到的這片海洋,希望讓它消失得慢一點,如果沒有人要做它就會繼續壞下去,那台灣有沒有人要做這件事,沒有人就我們來做吧!」未來她更規劃,將珊瑚復育的成功經驗分享給更多團體,推動更多人加入復育的行列,並透過實踐海洋教育,讓孩子們可以體驗親自種珊瑚,了解海洋生態的重要性!

(圖/山海天使環境保育協會,將與台達電子合作進行珊瑚復育計畫)

基金名稱(幣別)
一周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