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巴西和西班牙的產學團隊開發出一種特殊保鮮膜,可以在15分鐘內使接觸到的99.99%新冠病毒失去活性。這個名為「AlpFilm Protect PVC」產品現已上市,用於包裝肉品、水果、蔬菜冷盤以及保護表面。
呼應環保、產業升級趨勢,台塑(1301)董事長林健男宣示,自2025年起,將停止供應一次性民生用品塑料,旗下PVC、PE、PP轉向耕耘耐久性用途產品、可分解複合材領域。
哪些塑膠可以回收?塑膠分類回收又該怎麼做?其實我們日常接觸的塑膠製品上,都有標註1至7號的塑膠回收標誌,這7個號碼代表不同的塑膠材質,它們的特徵、用途和耐熱程度也有所不同。從看懂塑膠回收標誌開始,讓你的塑膠回收更確實!
許多塑膠產品含有分類編號3號的「PVC」,舉凡裝湯的容器、免洗餐具,都含有PVC,但其實這種塑膠遇熱,就會釋放塑化劑,長期接觸下來,容易提高致癌風險。因此環保署預告,從明年11月1日開始,將禁止製造輸入、販售含有PVC材質的平板包材、收容器或是非平板類免洗餐具。
聚氯乙烯(PVC)對人體及環境有害,明(2023)年7月將禁止食品、飲料、調味品、食用油、酒類、保健食品等產品,使用PVC材質包裝。PVC材質的平板包材、回收容器及免洗餐具,未來也將不得製造、輸入及販賣。
網購包裝新規七月上路,除了禁用聚氯乙烯(PVC),紙箱、緩衝材也得符合再生材料的比例限制,資本額1.5億元以上的大型電商業者,更要達成包材減重率或循環包裝使用率的分年目標。為了這場綠色包材革命,網家(PChome)、蝦皮、東森等業者,其實已準備超過一千天,電商龍頭富邦媒(momo)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