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應環保、產業升級趨勢,台塑(1301)董事長林健男宣示,自2025年起,將停止供應一次性民生用品塑料,旗下PVC、PE、PP轉向耕耘耐久性用途產品、可分解複合材領域。
近兩天太陽能發電量再創新高,整體再生能源對電力的支援進一步提升,而再生能源間歇性發電的特性,連帶推升對儲能系統的需求,在政策激勵下,國內投資儲能系統的業者相當積極,而儲能系統中最關鍵的核心設備為電池芯,目前大型的儲能櫃雖然大多仰賴進口電池芯,但國內也已有約10家業者搶進,而大型集團業者包括台泥(1101)、台塑(1301)以及鴻海(2317)也有大規模的擴產動作,有利於國產電池芯早一步達到經濟規模。
台塑集團正式宣布跨入「電池芯」產業,將成為全台三大電池芯廠商之一,並由四大公司-台塑(1301)、南亞(1303)、台化(1326)、台塑化(6505)以及台塑生醫合資成立「台塑新智能公司」來負責主導。公司強調,電池芯產業是未來國家發展的重點產業「掌握電池者得天下」,並看好公司三大優勢,跨大布局新能源一條龍產業鏈。
「衣料回收」成為紡織廠商新戰場!回收寶特瓶供不應求的窘境持續延燒下,衣料回收已成為勢在必行的趨勢,台灣相關廠商陸續拿出實戰成績,遠東新(1402)與Adidas合作開發的舊布回收再製新衣,已上架兩季度,持續擴大量能。南亞(1301)推出回收紗新品牌”SAYA”,宣告衣料回收已進入商業化量產階段。新纖(1409)亦蓄勢待發,研發中心成立2年多,朝產品商業化推進。
淨零碳排已為全球共識,碳捕捉、利用與封存 (CCUS) 也是其中重要環節,台廠挾各自技術與資源優勢,朝碳封存、碳捕捉再利用分頭並進,如中油與森崴能源 (6806-TW) 就以電廠資源,積極佈局碳封存技術,石化廠東聯 (1710-TW)、台塑 (1301-TW) 則挾化工廠優勢,切入碳捕捉再利用領域,達到循環經濟效益。